点评何幼飞《中国人精神——平凡的伟大》
何幼飞战友您好,很高兴应童语班长要求点评你的文章。看来童语班长非常看重你呀,特意强调一定要点评你的文章。
文章标题是《中国人精神》,我也特意去看了你前面的文章,也了解了你说的中国精神就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确实是非常朴素且伟大的价值观。
我不知道作者的工作岗位,但是因为经常出差,跑高速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收费员了,无论什么时候见到他们都是坐得特别地端正,哪怕是皮质的座椅远远看到他们也没有躺在椅子上的,笑得也特别地标准,说话声音清晰洪亮,总是将最好的精神面貌展示给我们的南来北往的过客,让人心生敬佩。
在私企中见过很多人,工作中能偷懒就偷懒,能怠工就怠工,很多年了工资永远都是那么一点,没有增长,而那些专注好学地人,一个个都去当主任当厂长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的努力都不会是白费的,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付出了多少注意力,我们就能收获多少回报,就算一时得不到,也一定会在某一个时刻补偿给我们。
都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其实机会也是为勤奋的人准备的。
非常不错地一篇随笔,从小事情中看到大道理。
点评姚静《稳定长久的爱,需要用成长跳脱困境》
https://www.jianshu.com/p/9a8e26296e00?utm_campaign=haruki&utm_content=note&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source=weixin
姚静战友您好,非常高兴应童语班长要求点评你的文章。你的文章光是题目就让我收获颇丰,稳定长久的爱,如果没有成长,没有更新,难免会陷入腐朽。
文章列举了多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情绪对夫妻关系的巨大破坏作用,非常地真实。包括我自己在婚姻生活中也难免有情绪,情绪可以说每个家庭都无法避免。
没有人能够一直在婚姻中强势,也没有人能够一直在婚姻里扮演弱势的一方。很多时候,如果把婚姻就看作是我们的普通人际交往,多一点尊重,少一点理所当然,我们的家庭就能多一份和谐,夫妻关系也能多一份亲昵。
以前在学习华杉老师的《孙子兵法》时,华杉老师提到和谐的婚姻关系应该是厮养或者说驯养,我对此深以为然。驯养就好像我们现在的有些家庭养宠物一样,无条件地对宠物好,来获得宠物对自己的无条件的信任,否则就不算是驯养。很多时候我们能够对宠物做的到,却对人做不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关键还是在于我们很多人在婚姻关系中都是希望获得多一点的一方吧,其实如果我们能够像对待宠物那样不计回报,我想对方也一定可以不计回报地信任我们的。
有机会愿意与作者多交流,非常棒的一篇文章,不愧为十三幺班的最佳之作。
点评颜妮《解密犹太人的家庭教育》。
颜妮战友您好,非常高兴应童语班长要求点评你的文章。
你的文章标题我不是很感冒,因为看到过很多次了,看到这个标题就想起犹太人那个将蜂蜜涂在书本上的故事,他们旨在用这样的方式教育他们的小孩子书是甜的,也不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假和实际效果,但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点确实社会的共识。
作者第一个黑标题“妈妈的天职是教育孩子”,这一观点与我们古代社会女性的天职是“相夫教子”其实是一致的,我们中国人的家教文化并不犹太人的差,甚至应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第二个黑标题“阅读对于生命而言,如同水和粮食一样不可或缺”。犹太人教育孩子要爱读书,爱学习,其实我们古人也教育我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其实我们传统文化对读书学习也是非常重视的,我不知道犹太人每年读书64本的调查来自哪里,也不知道中国人均阅读0.7本书这个数据的意义,我对这样的故事持保留态度。
客观地来说,阅读和学习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识,当然现在的电视剧和电影也大量挤占了人们的阅读时间,时代在改变,阅读和学习的方式也在改变。看书的多少并不能说明什么,有的人爱看书,书就多,比如我们班的小毛老师家里藏书2000多本。却也有人不看书,我想每个社会每个民族都会有不爱看书的人。
还有对于犹太人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希特勒首先第一个就不同意,如果犹太人真的那么聪明,也就不会让德国人激起民愤,恨不能屠之而后快。我这里也同情犹太人,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相比较而言,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推崇的中庸之道和仁爱天下的文化,却是真正智慧的文化,是非常有亲和力的文化,中国之所以能够做到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国家,与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兼容并蓄是分不开的,甚至现在世界文化都有被中华文化同化的趋势。
很多人看到我们中国人过情人节,过圣诞节就以为是我们被西化了,其实恰恰相反,这是我们中华文化强大的消化能力的一个体现,这一点我非常佩服我们古代的思想家给我们的文化打下的深厚的基础。
最后一个黑标题:《鼓励孩子提问和独立思考问题》
好了,也许作者看到这里会有点不高兴了,怎么通篇都是贬的就没有夸的内容呢?对于最后一段我也不想贬了,我们当前的应试教育确实是有一定的问题,但是那只是教育系统的问题,与我们的国家的文化传承并不相同,我们的文化一直都是鼓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鼓励不耻下问的,犹太教育确实有他们可取的地方,那也是他们自我宣传的一部分吧,但是我个人认为中华教育文化的深厚是远在犹太文化之上。
这篇文章作为131班的最佳有待商榷,我也就是提一点个人愚见,欢迎作者与我沟通交流,言语若有唐突冒犯之处,还望见谅。
点评金鸣翔《禁锢的枷锁》(第三回)https://www.jianshu.com/p/e0c06a80e52e?utm_campaign=hugo&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content=note&utm_source=weixin-friends
链上大叔您好,非常高兴应童语班长的要求点评你的文章。
第一句“突然想起的闹铃声”,“想”应该为“响”。
这是言情小说吗?倪可真是一个热情似火的美少女的呀,第一次见面就主动吻了乔治,是乔治太有魅力还是倪可太开放呢?或者就是作者内心胆怯,在女性面前从来不敢主动,于是只好在文字的世界里意淫一下女性主动的美妙体验呢?
其实我也是一样,和女性交往的过程中我也总是希望女性能够主动。男人和女人表白,总是害怕女人会拒绝,女人像男人表白,应该被拒绝的概率会小很多吧?至少像亲吻这样的表白,我想我应该很难拒绝,你们都不要笑我,二哥也是一个俗人。
作为小说来说这一段还是偏短,在人物的描写上还是需要多费一番功夫。只有与深谙心理学的人才能写出经典的小说,作者还需要多多努力,多多锻炼,对于人性的揣摩还需要多费一番功夫。
望着一个个摇曳着婀娜的身姿向他走来的姑娘,他嘴里喃喃自语:“倪可,是你吗?是你吗?倪可”,但是她们一个一个却只是从他身边滑过,只留下风带起的一缕缕清香,熏得乔治头晕眼花。搓了搓满是汗水的掌心,乔治还是拨通了倪可的电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