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好几年荒废了写作的我来说,
怎么下笔写第一段话,真的变得越来越难。
所以也就有了,这一段好没营养的开头。
我觉得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轨迹应该是一件挺好玩的事。
写作会让你往回看。
就算你不能掌控好自己的人生,但是至少,还是可以掌控由自己叙述的这一个版本。
还是写写我的创业日记吧,或许可以说是我的一些总结吧。
不知道大家看过蝉蜕没?知了羽化后留下的那个外壳。
蝉身体有一层坚硬的壳。是它的骨骼。用来防止体内物质不外流,又能防止有害物质的入侵。
诚然,有壳保护会让它一直处于舒适的状态。但是这样它就长不大了。
如果要长大,就必须要不断地让自己脱壳。
感觉现在的我就是处于蜕壳的过程。
不断与过去的自我解构,不断挣扎想从旧的壳子中挣脱出来,可是不够力气,所以感觉痛苦。
那天大嘴问我,为什么最后会选择蜂窝。
因为他是后来才知道其实我是拿着比以前少了几倍的薪水做了这个选择的。
我说,很简单,我相信这事能做成,做成之后我会变得更值钱,而且我确信这个团队是我想要的团队的样子。
I've got time and nothing to lose .
其实说这些在很多人看来应该会觉得我很傻逼,
但是如果知道我这几年以来的选择,我想你会理解我。
但是现实也不是这么美好的。
团队的工作模式是Scrum敏捷开发。
这对我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
它与精益创业有很多共同点。重视测试,重视消费者反馈,重视迭代。
如果有MVP(最小可行方案),必须快速试验,快速调整。
因为以前我做事,非常靠直觉,也因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会力求把自己最完美的方案交上去才罢休。
但是这在敏捷开发的团队里是致命的习惯。
第一,完美方案的产生过程必定是耗时的。第二,如果你所精心规划的完美方案被boss毙了,你的情绪是绝对非常受影响的。
幸好大嘴及时指出这一点。并告诉我,
他就在我旁边,当产出一个最小可行方案的时候,请立刻与他讨论是否可行,
如果不可行,就快速推翻和调整。
同样是耗时五个小时,如果按照我以前的工作方式,我产出的就是很大几率要被pass掉的一版方案,整个迭代流程也是不断重复多个五小时。
但是用敏捷开发思维,五个小时内,我可以多次到达上级,多次进行修改与调整,从而产出一份已经迭代了好几次的更好的方案。
在投入团队工作以前,我去了解精益创业和敏捷开发,知道了它们的核心。
但是,落地到现实场景中,还是跳脱不开以前的工作思维。
现在也在努力让自己快速适应这种工作模式。我不禁感叹,敏捷开发真的很适合我。
大嘴说,不,它更适合回归工作本身。
我同意。
一张你们都看不懂的图,反正很厉害还有一个大公司员工的通病(通用思维)——追求创新。
这事要说到一开始了解产品需要构建用户画像这件事。
我自己忙乎了三个半天,终于产出一版自觉非常完美的用户画像分析。
在跟大嘴讨论时,他质疑我为什么不参考上一个运营产出的用户分析去构建用户画像。
不禁语塞。
如果用做蛋糕来比喻创业的话,现阶段的蜂窝,已经是做好蛋糕胚了。
而团队的任务是不断把蛋糕做得更大更美味。
而我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自己在旁边噼里啪啦搞材料想做新的蛋糕胚!
非常庆幸的是,我跟了一个洞察能力非常强的boss,直接指出了我的问题。
其实,工作方法并没有绝对的对和错。
只是落到不一样的工作环境,必须要快速调整自身。
这个过程必定是痛苦的。因为解构自己的思维模式非常困难,更何况是解构行之有效的思维模式,会更难。
痛并快乐着。
那天看到一篇挺好的文章,摘录其中我非常认可的观点:
“把一个人活成一个公司。先去做能做的事情 → 获得肯定和资源 → 调整为做更贴近价值观的事情 → 获取更多反馈和资源 → 投入再生产。不是先规划后生产,而是先生产再调整。不是先爱后做,而是先做后爱。 ”
跟精益创业的快速迭代和最小可行性方案先行的理念非常相像。
hackyourself那天跟大嘴一起去吃午饭,见到办公室的房东。
大嘴跟我说,房东很好,公司欠了他八个月的房租没交他竟然都没有一直催。
我噗地一声笑了。妈呀,为什么我的boss心这么大。别的新来的听到这句话肯定都要吓跑了吧。
也许我boss招来的是跟他一样的疯子。
哈哈。
大嘴说他是一个一直努力尝试与自己和谐相处的人。
那我,就是一个可劲儿折腾自己的人。
继续折腾下去吧。Keep it beautiful .
编辑/廖大厨
封面图/Toyokazu Nagan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