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影评早在年底路演时就有草稿了,今天又看了一遍正式放映版,也算是给大家拜年。

首先,《流浪地球》按质量绝对比不上《后天》、《地心引力》、《星际穿越》等好莱坞大片,但科幻片做为最重技术、最烧预算、最体现一个国家电影工业制作水准的类型片,《流浪地球》的绝对是过关的
记得13年参加成都科幻大会的时候,大刘在台上说:“我不在乎我的小说能卖多少钱,我就想看到我的小说被拍出来”可见就连大刘自己,对中国科幻电影也是不报希望的,而以此为基准的话,今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不电影绝对要比预期好得多得的多。
由于有大刘故事打底,加之整个制作团队也很清楚自己的使命,所以晨昏线过后的永夜、火种计划、让地球流浪、木星推动地球等设定都基本合理。
加之又是第一次看到熟悉的北京大裤衩、上海东方明珠都在零下89°的冰天冻地里变成了末世,所以特效方面除了某些画质很渣的摄影以及播放的卡顿,整体还是过关的。
但凭特效就能撑起一部科幻电影吗?我觉得不能。
首先,这不电影虽然叫《流浪地球》,但它和原著关系不大。一方面是由于,原著时空范围极大,加之基调过于黑暗,结尾还有大刘理科生的恶趣味,所以并不讨喜。
因此,整部电影就按“三一定律”将整篇故事缩短成了一次简单的救援行动。于是,不但结构上比原来简洁工整多了,而且还有了营造人文气息的基础,而这正是大刘原著的缺陷。
不过,虽然题材是科幻,但由于仍然还是中国电影,所以主旋律元素依然存在,只不过是被乡愁与亲情掩盖而已,而这样的改编直接配角们功能性过重,出场基本就是为了完成牺牲戏码而过来煽情的。
而这样的煽情就导致最后的决定,完全出于个人角度,而非肩负人类种族繁衍使命的人所能做出的,致使拯救情节过于感性和理想化。要知道,那样的决定万一失败,可就是全人类灭亡!
因此,做出好莱坞那种程度的特效并不难,只要在如今较为完整的电影工业体系里循规蹈矩得跑下来就行,但难得的是如何拍出科幻片应有的强设定下的人的纠结就很难了。因此,片子里最科幻的,真得当属那位坚决不受贿的官员。
因此,整个观影过程中,我的情绪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惊叹于我国特效的精良和部分设定的精妙(毕竟有大刘垫底),但另一方面又很讨厌导演极尽谄媚的逢迎和《海草舞》、穿秋裤这样所谓的“接地气”。
因此,就在散场的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这部电影为什么要在大年初一上映。
因为春节的合家欢,完全可以让你忽略任务车刚处于高空坠物加路面崩坏的险境,随后不知怎得就脱离危险的离奇情节。
除此之外,春节的团圆感也很好得体现在了电影里,比如吴孟达饰演的爷爷就很有中国爷爷的味道。
因此,如果有人问我这部片子怎么样,我的回答是“绝对合格,而且看在吴京从头演到尾,而且大多数时间都是独角戏的份上,还可以多加一星以示鼓励。”
所以借用帆导的话就是“美国人拍科幻是放弃地球、去挖掘新的人类居住地,而中国人是不放弃地球、守住家土的情怀…”
希望,不但是“我们回家的唯一方向”,而且是我国科幻电影的唯一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