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一直会遇到相似的人,然后重复相似的人际关系,而最终总会让自己很受伤。这样的经历像是魔咒一样不断重复上演。
那么今天分享的内容可以让你了解,遇人不淑的魔咒是如何形成的?
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作投射性认同。完成投射性认同有两个必要过程:
第一、在投射性认同中,我们会在另一个人身上引出一种体验感受,这种体验感受是我们不允许自己有的,并不代表我们没有,只是不允许。比如懒惰、自私、脾气暴躁、乱花钱等等。
第二、同时,这个人在接受到我们投射后,接受并允许这种体验感受在自己身上发生,并不立刻消除,完成投射性认同。
这样我们与这个人配对成功,建立某种关系。比如领导与下属、夫妻关系、闺蜜关系等等。
如果在第二步,这个人发现了我们投过去的这种体验感受,并且不愿意发生在自己身上,马上阻止了。这时,我们基本不会与这样的人建立太近的关系,因为彼此没有可以勾住的点,就是那些“没有感觉的人”。
看到这里,也许你发现了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原来是我们给自己下了这样的魔咒。
是的,就是这样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1、那些被我们投射出去的体验感受,通常在过往的经历中,带给我们非常不愉快的体验,或者创伤,我们不希望自己体验到。
比如,你爸爸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经常在家里对着你和妈妈发脾气,你也许从小就对自己说,我长大了一定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2、我们把这些自己不要的感受隔离出去,其实不是真正的隔离,而是被压抑到潜意识里了。这时候的我们是不完整的,是有缺失的,会在某些情况下,让我们感受到被限制了。
比如,你可能会是一个脾气温和的人,但是很有可能你会习惯的压抑情绪,在需要有强烈情绪表达的时候,做不到。
3,这部分被压抑在潜意识的体验感受,会在外部找一个人,代替我们体验这部分感受。然后与我们在一起,这样好像我们就完整了,但自己又不需要去体验,还可以谴责别人有。
就像你找一个带有这种体验感受的人跟你在一起,如果他脾气暴躁,受谴责的是他。比如你有一个常常出头论理、有担当的闺蜜。
我们需要这样的人,但是与这样的人交往时间久了,都会出现问题。因为我们不能接受这些体验感受,会要求别人改。这样矛盾就产生了。
怎么办呢?
找回自己缺失的部分,让自己变得更圆满。无论这部分是好的,还是不好到,都接纳它是自己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就不需要投射给别人了。
关于如何做到,方法很多,比如找心理咨询师,找教练,或者自己经历了什么重大事件等等。什么方法对自己有效,试过才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