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提出“削藩”的建议,对巩固汉氏江山、刘氏政权大有好处,他死得很冤。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东)人邓公,信奉黄老之言,有计谋。他曾为晁错说过一句公道话。他对景帝说:“晁错担心诸侯强大尾大不掉,不好控制,所以才请求削夺他们的封地,对朝廷来说,这是万世之利。他的计划刚刚施行,自己先被处死了。这样做,正应了那句话,亲者痛,仇者快。我觉得陛下这样做不妥啊!”汉景帝说:“你说得对,我也很后悔。”可见,汉景帝也肯定晁错是对的。
但是,晁错也有一个小毛病,多少影响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景帝三年(前154)冬,楚王刘戊到京城晋见天子,晁错奏了刘戊一本,说刘戊在为薄太后服丧期间在丧庐中私自与一宫女通奸,按照大汉律历当斩,请皇上依法追究其责任——
三年冬,楚王朝,晁错因言楚王戊往年为薄太后服,私奸服舍,请诛之。
其实,刘戊与那宫女早就相互倾心,做出那样的事虽属时间、地点不妥,但也是人之常情。况且,这已经是好几年前的事了,陈芝麻、烂谷子,晁错偏偏抓住不放,差点因此要了楚王的命。景帝赦免了刘戊的死罪,但是削夺了楚王的东海郡。
晁错以楚王刘戊在服丧期间与宫女通奸的罪名弹劾楚王,他知道汉景帝一定不会因此杀了这个叔伯兄弟,但是却可以借机削夺他的封地,从而达到自己提出的“削藩”的目的。事实也确实按晁错的设想发展了,楚王的东海郡被收归中央。借这个机会,朝廷又顺带着削夺了吴王的豫章郡和会稽郡。加上之前,赵王被削的河间郡,胶西王被削的六个县,在诸侯中已经形成了“削藩”的气候。诸侯因此怨气冲天。于是,吴王一呼百应,“七国之乱”遂起。
但是,“削藩”的政治主张是国之大事,是“万世之利”,晁错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地提出来,而没有必要通过揭人阴私的办法,给朝廷施策找借口。这样一来,晁错的格局自然就降低了不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