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865938/6137e931d329b96e.jpg)
说起欣欣和妈妈吵架的事,女儿仍然觉得不可想象。从小就在尊重和爱中长大的孩子,觉得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应该是像朋友一样,即便是有意见不统一,也是争辩一下,谁有道理听谁的 ,绝不存在放出“你不如去死吧”类的狠话互相伤害。
她多次去欣欣家玩,知道欣欣妈妈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大方的一个人,欣欣妈妈自从欣欣初中开始就成了全职妈妈,在学校附近租房无微不至地照顾欣欣。所以她更无法想象,这样爱女儿的妈妈为什么会忍心让女儿心灵受伤而痛哭。
“人生气了是很容易说过头话的。”
她得出这一个结论,然后说:“生气太可怕,所以我一般不生气。”
“那也不对,”妈妈说:“不是生气可怕,而是生气了失去理智可怕。你不能为了怕生气而没了脾气,什么时候都当一个老好人。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当别人欺负你时,你该生气时还是要生气,只要你有理有据、以理服人,就不可怕,对不对?”
“那倒也是,也不是所有人生气都会说过头话的。”
女儿若有所思。
孩子,你还未经世事,家庭成员关系比较单纯,父母对你关爱有加,即便看见你的毛病和不足加重语气指责教训几句,也在你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你也顶多辩解几句,从未任性顶撞,也没有故意惹父母生气过,这一点你做得很好。在学校你和同学相处宽容大度,从来不使小性子,这也是你的优点。但是你不能觉得所有人都像你这样 ,这个世界是一片单纯美好。
看电视上书上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事,你总觉得离你非常遥远,其实在你的身边,也会有不同的人经历着不同的经历,然后造成不同的性格和待人接物的方式。
你需要做的,是在生活中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然后判断什么时候该生气、什么时候该退让,生活是本教科书,阅历会告诉你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