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读物《失控》、《科技想要什么》、《罗辑思维时间的朋友》)
亲爱的洞友你好,今天是我的第一次在简书正式写文,感谢你来的脑洞里。
这第一个主题,我们先来谈谈时间。
先来思考一个问题,在钟表、滴漏、沙漏、日晷、年、月、日、星期、小时、分、秒等一切与时间计量和时间刻度有关的事物和描述发明以前,时间是什么?
如果你对物理学感兴趣,可能会从相对论的角度来解释时间的粒子运动性,但是从认知上更通俗的解释来看,凯文凯利在《科技想要什么》里给了我们一个更加形象的定义:时间就是改变!
这是我认为相当准确且细思极深刻的一个定义,对于一块一万年未曾发生改变的石头而言,“一万年”这个时间刻度和人类这个物种一万年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一万年”对于这块石头没有意义。因此,可以推论出三层概念:
1、如果没有发生改变,那么时间就就没有意义;
2、人与人、物与物的时间存在相对性,每个个体的时间是不同的(下称为个体时间),我们发明并统一时间的计量与刻度(下称为大众客观时间),是基于群体性的种群特性满足我们交流及衡量记录第三方事物的变化;
3、每个个体的不同方面、不同阶段、不同技能都可能有独立的改变存在,那么时间在不同事和阶段上也可以存在不同的维度。
基于这三层推论往深了挖掘脑洞,我的世界观开始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许多生活中的现象、事件、不理解的事或者觉得自己理解的事都出现了新的认知,这么说并不夸张,我们来试着举几个生活中的栗子看看:
栗子一:上班的时候老板总不理解你的工作,明明已经拼尽全力在做,效果也不错,事情也比预期进展要快,为什么领导还是不满意,觉得你做得慢,觉得跟他的效率要求相去甚远或者觉得这是你应该做的呢?
我相信挺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吧?有的书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给你这是理解偏误;有的书从职场技巧告诉你这是沟通障碍,当然,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这个问题都是说得通的,但我们尝试从刚才说的时间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根源:可能你和你的领导存在不同的时间维度里,简单说,你和他有时差。
前面提到基于时间定义的三层推论里说,时间的本质是改变,而不同个体的改变量的不同会造成每个人相对的时间存在差异。解释到这个例子里就是你的领导大脑思维的改变量比你实际工作的改变量要大,同样一周的公共时间里,他的脑子发生了相当于两周的变化,而你的工作只产生了一周的效果,那么他必然会觉得你的效率达不到要求噻~就算你说你做得以及比其他人快、也已经达到你的效率极限了,可是你参照的对象不是领导的大脑呀,所以,个体时间维度的差异就造成了不理解的产生!
同理,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这个角度去分析下为什么父母的要求总是达不到?为什么我们对亲近的人会要求更多?为什么我老婆总觉得我不够爱她?欢迎大家一起分享。
栗子二:你打王者农药的时候,有否觉得时光飞逝?一晚上狼人杀下来,天居然就亮了!在召唤师峡谷中,24小时不值一提……游戏的世界里,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游戏道理其实与时间的本质是相通的。从之前的推论里我们去分析,在游戏世界里,各种装备、经验、等级、任务、社交直接反应在大脑中的呈现就是不断在改变,而游戏商很人为的在每个改变中都为你划好了时间的刻度,比如你完成一个任务,就是要15分钟,你选一个角色,它就是要60秒。说得再精确些,你大脑中对于游戏世界改变的衡量刻度不是由你依据现实去掌控的,而是被游戏商掌控了。再精简些,就是你在游戏的时候,实际上是进入了游戏商的时间维度。
在那个时间维度里,大众客观时间维度以及你的个体时间维度都被隔离了,而其他时间维度的改变并没有因为你在游戏时间维度里而停止,因此当你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回到其它时间维度的时候,你会惊讶的发现,世界变了。再形象点,就是一夜通宵过后,你发现天亮了!12个小时过去了!你一身臭味胡子拉渣!
每当产生不同时间维度,如果不通过主观意识和注意力去比对联通,他们会自动隔离,我们会忽视甚至无法察觉其他时间维度的变化,也就造成了明显的时光流逝感或者时间静止感!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尝试通俗的解释下为什么在美女身边,时间会变快,而在炽热的火炉边,时间会变慢呢?
栗子三:现代社会企业里,学校里,年轻的领导、企业家、创业者、学者层出不穷,同样是4年的时间(我工作了4年),有的人刚刚掌握业务技能,而有的人却已经拥有了高层次思维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为什么说,在现代社会,年龄和工龄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无法作为评判人能力及成长的标准呢?
经过掏脑洞对前面两个栗子的分析,我觉得这个栗子应该已经能直接开启时间分析模式了。每个人由于个体多方面因素的差异,在不同的个体时间维度里改变的效率是不同的,因此相对于4年这个大众客观时间,其实有的人的个体时间只产生了1年的改变量,而有的人则夸张到完成了8年的转变。这就可以解释一些天才和学霸在他们的世界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总有用不完甚至比我们多几倍的时间。当然,这个栗子还没有分析完,因为在栗子里还有一个参照量,就是曾经作为评判标准的大众客观时间,也就是所谓年龄或者工龄等。
从9年义务教育开始,赋予在我们身上的大众客观时间就是阶段且固定的,6年小学,你会达到什么成长标准、3年初中又会怎样,然后用一个考试来检测你的改变量是否达到大众客观应有的标准。这样的时间判定划分惯性就这么持续到了我们步入社会。但我们从观察中可以发现,个体时间在学习阶段所拥有的自主性是很弱的,差异性也很弱,而在生存阶段却变得极其重要。这个差异使得我们进入社会后会形成两种情况下的时间评判标准,一种是完全大众化的,一种是自我时间化的。依靠第一种进行评判是我们多年养成的习惯,容易制定标准,而依靠后一种则需要强调特性和进入到另一个时间维度去考虑变化。
以前在学校里信息传播不那么便捷的时候,大家的成长改变量是差不多的,因此通过大众化时间去评判倒还可行;但当进入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每个人对个体时间的掌控力大大加强,改变效率也持续攀升,个体改变的加速度开始出现差异变化,那么再用同一个时间维度去衡量个人,显然已经不可取。
可是如果不用大众客观的标准,那么什么标准将出现呢?我不是未来学家,但是我可以不负责任的分析,如果你能用你的时间维度去说服别人,那么可以让别人给你一个更适合你的“大众客观评判标准”。
有点绕,通俗点说,比如你是一个像我一样工作4年的人,或者大学生毕业生,找工作去面试,告诉面试官你在4年里做了什么用处可能不大,他们会预先认为年你撑死也就是这个样,要想办法让他接受以一个6年经验的时间维度来评判你,这样我相信别人对你的认知会更准确。是不是很有意思?
不过,如果你只产生了2年的变化……那,还是好好做做简历,编编故事吧~
栗子四:为啥我老婆觉得我不够爱她(包括我老婆也要我进行解释-_-||)。简单说下亲密关系间的“时间静止”效应。
一般情况下,产生我不够爱我老婆的感觉,是因为我们对身边人的要求会比对陌生人或者关系不是那么亲密的人要高。结合我们对时间分析的角度去看,这种现象是由于我们和关系亲密的人在一起接触的时间比较多,因此两个人的个体时间维度存在诸多交集,那么个体时间所产生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就成为两人共同的改变。通俗点说,就是两个人变成了一个整体,而我们的个体时间改变“相对静止”了。
由于意识局限,我们通常对于内部的改变察觉是比较迟钝和模糊的,比如你很难察觉到自己的肚子每天变大的程度,也很难感觉到自己头发每天长长的长度吧?这就造成了在我老婆的眼里,我每天的表现几乎都是差不多的。但是,请注意,虽然时间出现了并轨,可我们毕竟还是两个人,我们的客观形体、行为还是相互独立的,我每天还是会注意到她,而她也会注意到我,既然会注意到,就会提出需求。可是我们的改变量几乎是统一的,我们的时间是相对静止的,如果要达到她的要求我就必须加快改变,偶尔可能能做到,但是不久我们的时间就又会回到一个速度上。这就形成了“怎么我老公没有越来越爱我”的感受。那么按照女人的一般思维解释,“没有越来越”就等于“不够”。。
因此俗话说得好,小别胜新婚……
当然,我还要解释一点,处在相对静止时间里的两个人虽然会觉得亲密关系没有明显改变,但两人的相互理解会日趋加深。如果你发现你的亲密关系对象(无论爱人、朋友、闺蜜还是亲人)和你在亲密关系没有改变的同时相互理解也没有加深,那就说明,他有很大概率的确是在和你疏远了(当然是选择原谅她啊T.T)。
所以说,虽然我老婆觉得我没有越来越爱她,但我们相互觉得越来越能理解对方了。
OK,几个栗子吃完了,但是关于时间的脑洞其实才刚刚展开,大脑里是否已经开始充斥着光怪陆离的想法了?什么同建立维度通道、时间加速、时间减速、局部时间穿越等等,就让我们一起重新审视身边的时间吧!
SEE U NEXT TIM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