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文冢之玄铁重剑
内容简介:
玄铁剑是作者在网上的昵称,本书节选了其三十到四十岁之间一系列笨拙的杂文。年少时老师曾用黄绢幼妇的评语来鼓励他,现在看来或如无名利剑,思想没有主旨,名不正言不顺,或如紫薇软剑,言辞太过锋利,容易误伤义士,这些文章如同破剑式破气式,自令狐冲后便已失传。吸取过去的教训后,作者便刻下了这些文章,像是匕首和标枪,只对专制和官僚辛辣嘲讽,宛如英剧《是,首相》,又像钥匙和水管,打开自然科学的一扇窗,为你的思维水库引水,愿这些旧文能帮你在智慧和情趣方面超脱少许日常的无聊。
目录:
第一章 破灭式(地质和衰亡) 第二章 破浪式(游记和兴起)
第三章 破晓式(天文和物理) 第四章 破相式(心智和精神)
第五章 破镜式(管锥编和资治通鉴) 第六章 破门式(政党和公务员体制)
第七章 破例式(生物界中种种例外)
第一页(欠了好多借来的书没看,偷懒用了之前的科普文)
假如开一个侏罗纪公园
About film 《侏罗纪世界2》的宣传海报上标有Life finds a way,这是前作中马尔科姆博士的经典名句。然而生物学家估计,地球上曾有过的物种,大约99%都已灭绝。你也不用灰心,今日的新生命都来源于昨日的幸存者,不会凭空生成,现实往往比电影更精彩。
real story 现实的地球是不会演变成侏罗纪世界的,毕竟这次片中只释放出十多种恐龙,每种恐龙寥寥数个,若要使每种恐龙健康地繁衍下去,至少需要一个具有500个体的种群,因为近亲交配的物种极有可能携带着相同的隐性致死基因,正如片中马尔科姆博士在国会的证言,环境时时都有意料之外的状况发生,依我看放出的恐龙从濒危到灭绝只是时间问题。当然《侏罗纪世界》是一部科幻片而非纪录片。与其恐龙蛋里挑骨头(沧龙哪有那么大之类的),不妨假设你已拥有复活物种的技术,能否把侏罗纪公园开出来呢?
我的观点是可以,不说驯化,人类至少能够训养恐龙。 瞅瞅饲养的巨蜥吧,可以辨认管理员,识别自己的名字,也会表达请求,例如高抬右前腿,意思是希望出去溜溜,爬行动物的脑容量虽然不高,并不代表生存智商低下,片中的恐龙会开窗吓熊孩子,现实中也有蛇自己开笼子爬到床上。除了智商,恐龙可能和其后来的分支——鸟类一样,具有铭印的本能,将第一眼看到的人当作亲妈,紧紧跟随,将第一眼看到的人当做亲妈,紧紧跟随,但铭印并不会持续一辈子,这也是星爵指挥不动迅猛龙的一个原因。
瞧瞧南方的企鹅吧,从极地到接近赤道都有它们的身影,在地球上总能找到气候宜龙的地方,如片中的怒布拉岛,还有实际的取景地夏威夷群岛。白垩纪平均气温高于现今约10°C,如果你问恐龙怕不怕冷,去博物馆见识一下长羽毛的恐龙吧。白垩纪氧气含量约12%-15%,低氧对无脊椎动物的体型限制更大,如石炭纪的巨脉蜻蜓,所以你不用担忧虫子的体型会突然变得巨大。15%的含氧量相当于海拔3700米的拉萨,你觉的在那里脊椎动物活不下去吗? 大家争议最多的是,恐龙在现代是否吃得饱?一位爬虫爱好者养了20多种蛇,但只需要准备1种冷冻的老鼠就够了,对于吃肉的恐龙,狮子也好,牛羊也罢,在它们口中全能转化成蛋白质。麻烦的是吃素的恐龙,植物不是生来被吃的,自会进化出防御机制,捕食者也相应进化出对策,这就是为什么你饲养毛毛虫时,如果叶片种类不对,它是饿死也不吃的。 恐龙时代没有以禾本科植物为主的草原,大多数恐龙吃不了草,当时的蕨类和裸子植物不但现存的数量有限,经过6500万年的进化说不定也已经不合它们的胃口,不过通过喂草来饲养少量白垩纪末期的蜥脚类恐龙,是不成问题的。 最后你还要准备些防止恐龙失控的手段,除了高压电枪之外,12.7mm口径的步枪就能对恐龙造成杀伤,皮再厚能有1厘米的钢板厚吗?氯化氰镇定剂恐龙更是见都没见过,对恐龙实行计划生育也是园之大计。
history 但我并不赞同为了娱乐来建立侏罗纪公园,动物表演就是动物虐待,保护一种生物并不是保证它不消失。白垩纪之后的古新世,陆地上尚有恐冠鸟和骇鸟的身影,而今安在哉?重要的是保护整个栖息地,电影中的火山爆发,小岛上的恐龙怕是难逃厄运。回看1883年的喀拉喀托火山大爆发,地表炙热,某些地方温度高达850°C,足以融化铅,岛上生命痕迹荡然无存,9个月后,第一个物种蜘蛛乘风而来,36年后,热带雨林对草地已成包围之势,100年后浓郁茂森的森林证明了,一个小岛或许毁灭一时,整个生态环境自会顽强修复。
对生物学家来说,恐龙也不是重要的物种,恐龙告诉我们的有关生命本质的全部信息,还不如我国澄江帽天山一个小山包告诉我们的多。一是,恐龙在万千物种中只是一个小小的分支,翼手龙、蛇颈龙、盘龙类等常被大众非正式地认定是恐龙,但从科学角度来看,这些都不是恐龙。二来,对人类而言,生命何时有了嘴巴,何时出现脑袋,何时产生鳃裂,类似海口鱼这样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才是里程碑意义的物种。研究恐龙更多的是生态学上的意义,它告诉我们气候变化一直是我们这个星球的“常态”,它曾经广泛分布于各个大陆,占据了每一个生态位(通俗地说,就是差异化竞争,利用好每一份自然资源),恐龙向我们揭示了脊椎动物可能占据什么样的生态位?哪些生物力学和形态学特征使得它们能够适应这些生态位?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future science 有人开玩笑说:“《侏罗纪世界》里的恐龙之所以没长出毛来,是因为科学家利用了两栖动物的DNA填补了恐龙的基因空隙(电影中的科学理论)。”现实中的两栖类也全身是宝,如果拍卖价值何止四百万美金。比如胃育溪蟾,它是幼体在其母亲胃中成长的两栖类,受精卵在胃中不会被消化,而是发育成蝌蚪,再被母亲吐出。人要是探究出她的本领,就不会被胃溃疡所困扰了。 大自然数亿年来,进化出无数我们难以想象的生存策略,困扰我们的生存问题,其答案早已在别的物种上写了出来。你看,为冬眠做储备的熊,拼着命吃东西,却不会得糖尿病终身服药,问题出在能量代谢的生理机制有所不同,但是如果答案在解开之前就被我们灭绝了,那真叫自作孽不可活。所以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活路,天无绝人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