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恕
“要是死使我得见祢面,求祢叫我死!”这是奥古斯丁的祷告。
他在极度渴慕中呼求神“求祢不要向我隐藏祢的面。噢!叫我在祢里面得安息。求祢进入我的心,兴奋我的心,使我忘记自己的过犯,并接受祢—我唯一的美善”。
这种渴望求死的态度,挪去我们面前的阻隔,使我们得见神慈爱的脸容。这种心情,惟有那深深渴慕神的信徒才能领会。死以致我们不必死,这句话并无矛盾。摆在我们面前有两种死:一种死为见主面;一种死为了逃避任何要付出的代价。
对奥古斯丁来说,生命就是得见主面,否则就等于死亡。在自然阴影遮蔽下,看不见主面地继续生存下去,简直叫人不能忍受。任何事物遮挡他看见神的面都必须挪去,即使那是他对自己的爱,他的自我,他最钟爱的宝贝。因此,他祈求神说“让我死”
一如所料,丰盛宽厚的神听了这位伟大圣徒大胆的祷告后,就让他像保罗那样死了:“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他的生命和工作不断延续,他现在仍然活着——在他的著作、教会和历史中。然而,无论他的工作多奇妙,他仿佛是晶莹透明,本身的特性并不易为人察觉,别人所看到的只是基督透过他所发出的璀璨光辉。
有人以为要隐藏自己或否定自己,就必须脱离社会;因此他们否定一切自然的人际关系,退至旷野或深山隐居,禁食苦行,攻刻己身。无疑他们的动机是好的,但方法却不对。因为按照圣经教训,老亚当的本性是不能用这种方法来克服的,这样伤害身体或者感情,并不能解决问题。除了十字架外,这本性绝不低头。
每个基督徒心里都有一个十字架和宝座,他一直坐在宝座上,直至愿意把自己钉在十字架上为止,若他拒绝十字架,他必是仍在宝座上。也许,这正是今天信徒的写照——接受福音,但任然属世。我们既想被拯救,却有希望基督承担一切死完牺牲,我们既不要十字架,又不要放弃宝座,也不要死。我们仍然沉醉于自我小王国,自命不凡地戴着金属冠冕,不想自己已陷于幽暗和软弱,以及灵性瘫痪的地步。
要是我们不肯先死,到头来反而必定要死,即是说,我们会失去先圣所得到的许多永恒的宝贝。我们若不将肉体钉死,就不会有清纯的心、肖主的性格、属灵的眼光、累累的果子;更有甚者,我们看不见神脸光的异象,就是那曾是世上的光,将来要成就天上至善至美的异象。
陶恕/《义人之根》宣道出版社,香港,2005.4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