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朱自清
浅谈《笙歌唱尽,阑珊处孤独向晚》

浅谈《笙歌唱尽,阑珊处孤独向晚》

作者: 廖浪浪 | 来源:发表于2016-12-04 16:29 被阅读0次

这是我前些日子看到的一本朱自清著的书,起初想要看这本书的原因,其一是喜欢朱自清的散文,其二是被这本书的书名征服了。说到朱自清的散文,大家都不陌生,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表达的都是真情实感。那么就来结合几篇他的散文看看这些特点吧。

《背影》应该是我最早接触到的朱自清的散文,而恰巧,在《笙歌唱尽,阑珊孤独向晚》这本书把《背影》排在第一篇,这其间表现父亲深沉的爱也是我们容易被感动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描写父亲去买橘子的那几句:“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看到这里,我想大部分读者眼前都能呈现出这个场景,一个胖胖的男人,迈着蹒跚的步履,穿过铁道,爬上月台,只为给儿子买橘子,而此时看着父亲背影的儿子早已泪流满面。而我们读者,也被其描写的画面感染了。我们再来看到他的文章如何具有感染力的。总的描写语言流畅,运用白描手法直接写出父亲背影的整个姿态,包括穿着打扮,以及动作描写,父亲“蹒跚地走”,“两手攀月台”“向上缩”这些都是通过朴素的描写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可以看出朱自清散文的风格朴素简洁。

再来看另外一篇文章,也是大家所熟悉的文章《春》,整篇文章欢快活泼,把春天的景物拟人化,尤其是对小草的描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把春天小草刚刚发嫩芽的姿态描写的十分淋漓尽致。特别是小草从土里钻出来,这个“钻”字,表现出小草冲破土地,吐露嫩芽的一个动作,可以看出朱自清在写文章时注重炼字,精雕细刻,也可以看出他细致的观察和细腻描写,也表达了他对春天的喜爱,通篇文章的透露出他清新隽永的风格。

还有一篇《荷塘月色》,同样我们并不陌生。这篇应该算是朱自清散文里优美散文之一吧,我们不妨看看他对荷塘月色的描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这段描写,优美流畅,月光“泻”下来,一个“泻”字,表现月光皎洁,我们便也不难看出作者对语言的锤炼。又通过说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里洗过一样来表现月色皎洁,以及月色下荷塘的美丽。细腻委婉对景物的观察和描写,表现了他的散文优美流畅的风格。

浅谈《笙歌唱尽,阑珊处孤独向晚》,品读朱自清散文,去感受那份质朴,去品味那份清新,去体会那份流露的真情实感,我相信,这是一种美的享受!

相关文章

  • 浅谈《笙歌唱尽,阑珊处孤独向晚》

    这是我前些日子看到的一本朱自清著的书,起初想要看这本书的原因,其一是喜欢朱自清的散文,其二是被这本书的书名征服了。...

  • 笙歌唱尽,阑珊处孤独向晚 民国大师经典书系) - 朱自清.epu

    下载地址:笙歌唱尽,阑珊处孤独向晚 民国大师经典书系) - 朱自清[www.rejoiceblog.com].epub

  • 又读《背影》

    今晚,我拿起案头上朱自清先生的《笙歌唱尽,阑珊处孤独向晚》这本书读了起来。 看到书中的《背影》这篇文章,...

  • 流金岁月   独却不孤 | 读《笙歌唱尽,阑珊处孤独向晚》

    说起朱自清先生,我们忘不了充溢着生命活力的春,熠熠生辉的荷塘。这是怎样孤独下的宁静心灵才会看到世间如此美好的景,留...

  • 孤独向晚

    夕阳,弃了草原 沉没下疏草覆盖的荒山 伊人独坐,碧水凉了河滩 长歌唱尽,笛声幽咽 灯火,醉了华年 留不住繁华一片 ...

  • 歌唱孤独

    如果把孤独炼化成形 那便是一颗能够让人不死不伤的丹药 与星辰风雪 与长河落日 与虫蚁 只在生命的呼吸间 让你任意变...

  • 歌唱孤独

    如果把孤独炼化成形 那便是一颗能够让人不死不伤的丹药 与星辰风雪 与长河落日 与虫蚁 只在生命的呼吸间 让你任意变...

  • 歌唱孤独

    当我从河水中浮上来当我从梦靥中逃脱出来当我从自己的灵魂中走出来当我从白天和黑夜之间游离出来当我从悲欢离合的日子里解...

  • 和跨鲸而来《真颜》

    南阳,九月的风温凉 仙女们的心头流火 那一夜,笙歌唱尽 阑珊处独生寂寞 一曲《成都》 烟雨纷繁了佳人 却独拥了一群...

  • 钟情于你

    “时光过尽,花已向晚”—独木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笙歌唱尽,阑珊处孤独向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mh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