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每天写1000字
流金岁月   独却不孤 | 读《笙歌唱尽,阑珊处孤独向晚》

流金岁月   独却不孤 | 读《笙歌唱尽,阑珊处孤独向晚》

作者: 乐活的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20-12-20 16:48 被阅读0次

    说起朱自清先生,我们忘不了充溢着生命活力的春,熠熠生辉的荷塘。这是怎样孤独下的宁静心灵才会看到世间如此美好的景,留于笔端?

    朱自清先生出生于1898年,1916年考入北大预科。1922年,与叶圣陶先生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 。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 1932年归国,继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1948年去世。

    朱自清先生短短五十年的生命历程却留下那么多美文,清隽沉郁、语言冼炼、文笔清丽。《背影》是他与父亲尽释前嫌的感人之歌,常读常感动。突然悟到一个道理,那些总在唠叨孩子逆反的朋友,如果你让孩子看到过你艰难跋涉于生活道路上的充满对他(她)爱的背影时,孩子就开始心疼你,就会变得越来越好了!我庆幸孩子开始懂事了,也许就是从接孩子放学的路上,孩子在自行车后座上望着为娘的一年又一年苍老的背影开始,所有的辛苦付出一定都记在孩子的心里。叙述中蹒跚的步履,肥胖的身子,用手攀着,脚向上缩,努力的样子……所有的不容易都会成为鼓励后辈的力量。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有着令人向往的美,秦淮河的船能引起情韵,舱前的顶下,悬着彩灯,黄黄的散光反晕出朦胧的烟霭,透过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那些飘来的歌声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灯影迷蒙,秦淮河的水总是静静地绿着。不知时至今日秦淮河的模样,这些细腻的文字描述的已是1923年作者写之于笔下的秦淮河。

    《儿女》写出了五个孩子的烦恼与快乐,1928年写出了为人父的种种焦虑与远见:培养基本的力量——胸襟与眼光。《给亡妇》写于其妻去世3周年,道尽了感激与爱,那份斯人已去的孤独力透纸背。情真意挚,凄婉动人。

    朱先生1922年写的《匆匆》,至今让人感怀: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是啊,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孤独中来孤独中去,唯有活在当下,明明白白地度过一秒一分一小时一天,不要在匆匆岁月中总是怅然若失,须找到真实活着的意义。

    让平凡孤独的生活展出灵性

    用全部的感官与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

    你看朱先生眼里梅雨潭的绿: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给眼前万物都赋予最动情的歌咏,哪会孤寂!

    学会与自己相处而不孤独

    1942年的《论自己》写到:总之路是有的。看得远,想得开,把得稳。力量怎样微弱,可是是自己的。相信自己,靠自己,随时随地尽自己的一份儿往最好里做去,让自己活得有意思。由小而大,在自己都是好的。自爱自怜,天地与我并生。

    1930年朱先生笔下的叶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于无形处见有形,胸怀宽广的人不会孤独!

    人人都要熬过孤独

    读着这本书,独处着也不觉孤单。那温润的文字带着你看到逝去近百年的风雨人情,也更明白要珍惜自己人生的点滴之乐趣。人人都要熬过孤独,佩服金岳霖,一身孤独终老。张爱玲独居三十年茕茕孑立。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两年多才有了《瓦尔登湖》:接近自然并与自然融合。当外来文明以一种侵略的态度来吞噬这个家族,一代又一代的人构成了“百年孤独”。

    如果内心够强大,处于喧嚣的世界,不觉孤独,独处的时候也不觉孤单。阴雨连绵的几天终于过去了,冬日的天那么蓝,隐隐地含着春日的光辉,玉兰掉落枝头的叶,而花苞已经显露,花房里正充着蜜。

    朱先生写的冬天的白水豆腐让人想念,更多的是风里雨里,岁月流逝,留在心中的温暖。不管那些给你美好回忆的人和事在不在,那记忆中的微笑让人身处再冷的冬天,心里想起,总是暖暖的。

    学会独处,不怕孤独!经历的一切,蕴藏着希望,给了你好好活下去的理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流金岁月   独却不孤 | 读《笙歌唱尽,阑珊处孤独向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sk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