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活家 | 斜杠青年很时髦?一千年前他就玩的风生水起

生活家 | 斜杠青年很时髦?一千年前他就玩的风生水起

作者: 布达佩斯茶水间 | 来源:发表于2017-12-03 20:27 被阅读20次

近两年“斜杠青年”这个概念真的火的不要不要的,一反前人“稳定求发展、专心做好本职工作”的价值观,“跨界、多重职业”成了当下最火热的趋势。新兴事物挑战传统价值观,有人摇头,有人向往,有人冷眼旁观,有人事不关己。就像时尚界的潮流趋势是几十年一轮回,“斜杠青年”也并非今人首创,千百年前,早有古人玩的风生水起,这其中最值得好好讲讲的,是苏东坡。

苏东坡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轼的轼,是马车上面扶手的横木,意为看起来不起眼,实则不可缺少。

苏东坡以诗人和文学家出名,而世人不熟知的是,他还是杰出的画家、书法家,优秀的美食家、酿酒师、一个深情的丈夫,一个心怀百姓的为官者,一个能治水的技术派、一个踏遍祖国大地山山水水的驴友(尽管不是出于自愿)。

画家/书法家苏东坡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的书法讲究“我书造意本无法”,就是以书法表达内心世界,不追求技法,追求写意。苏轼性格豪放,书法作品也是兴之所至随意不羁。苏轼被贬官黄州期间,内心苦闷,物质条件也很艰苦,第三年寒食节,他写了《黄州寒食诗》帖,“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其中的“纸”字,拖了长长的一笔,像是表达心中无奈的深深叹息。

寒食帖

苏轼作画也是一样,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与当时的“院派”画师形成鲜明的对比。“院派”是是宫廷画师,画《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就是院派,一笔一毫,生动还原。苏轼画作传世仅两幅,国内中国美术馆藏《潇湘竹石图》,另一幅《枯木怪石图》于抗战时期流入日本。

苏轼《潇湘竹石图》

美食家苏东坡

苏轼的诗书画,不是人人可见,人人可懂,但东坡肉,确实人人可做,人人可吃。堪称苏轼一生伟大成就之一。

东坡肉,是苏轼在黄州时发明。

上面也提到了苏轼在黄州写了寒食帖,这个地方,是苏轼一生中最重要的地方之一,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在黄州之前的人生,苏轼算是得意之极,当他人生中第一次离开故乡眉山,随父亲和弟弟到京城参加科举,一鸣惊人,得到欧阳修的知遇和皇帝的赏识,圈内一时风头无二,后来封官,只因母亲去世回家服丧三年。可惜人红是非多,这样集好运于一身,性格又豪放粗犷,不小心就得罪了人。记恨他的人在他的诗作中挑字眼,不断上书皇帝请求治罪,最终苏轼被押入大牢,命悬一线。后来多亏太后一句话,才被绕过死罪,在狱中四个月后,贬官黄州。这就是“乌台诗案”。

苏轼在《食猪肉》诗中曾记载:“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当时王安石锐意改革,苏轼的老师欧阳修,还有司马光等人,属于守旧派,苏轼虽然不完全守旧,但也不赞成王安石的几斤改革,自然被划入守旧派的阵营。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家 | 斜杠青年很时髦?一千年前他就玩的风生水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mt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