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班主任节又如期到来,学校的班主任们却很害怕这个日子的到来,因为每一年都有班主任比赛。今年的情景答辩环节据说很随意,参赛的选手们都不甚重视。听到这样的消息以后,我内心是有小小的遗憾的。班主任的杂事特别多,越到低年级越是如此。要教好自己的学科,做好心理导师,还要能够跟家长交流,什么都得懂一点。其实也正是因为如此,班主任能力比赛才是一个促进班主任成长的平台。如果当一个班主任,当的疲惫不堪,自己不喜欢,管理没效果,那于班主任自己也是一种折磨。
过去我也会加入到抱怨的行列中去,因为没有经历过,所以不能懂得其中的道理。但是真正参与其中,有所收获以后,才会发现,一次比赛一次成长,一次比赛一次转折,一次比赛引发一次思考。这样并没有什么不好。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能促使人成长,终归是一件好事吧。从2011年到2012年我先后参加了学校、市区、自治区的比赛。从最开始只是不想太丢人,到后来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去总结,这都是班主任比赛给予我的改变。以这次大家敷衍的情景答辩来说,情景答辩的题目其实都来源于我们平时的教学管理,也就是我们的日常工作,如果能够真正去研究去分析,提出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这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
比赛考查的是临场应变能力,但是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的临场其实都必须有前期长久的准备。当时,为了参加比赛,我买了一堆关于班主任管理方面的书籍。这些书质量参差不齐。有理论性的《班主任基本功》、《陶行知文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有经验介绍型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学生第二》,还有兵法类的《中学班主任的72个临场应变技巧》等等。一年50多本书的阅读量,可谓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也不管好不好了囫囵吞枣地全部读完。多少个半夜三点,当眼皮打架的时候也犹豫,我看这些究竟有没有用,是不是应该寻找一条更快捷的路,上网多找题来看来背答案。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好好看书吧。事实证明,书是最好的老师。
从那时起,我才真正认识李镇西、窦桂梅、任小艾、魏书生、王晓春、张万祥、万玮。如果说一开始看这些书是为了应付比赛,后来看着看着就忘了比赛,只是觉得他们讲的怎么那么有趣,就像是每天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他们对教育的热情,他们管理学生的智慧,要不是看书我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在他们的故事里,我似乎发现了自己一点点的变化。
我最终能在三次大赛中取胜,最主要的得分环节“情景答辩”就得益于这些书籍。这也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吧。以我在自治区参加比赛时抽到的题目和回答为例,谈谈比赛对我日常管理的影响。
案例:一个女学生家境不好,本人相貌也很一般,虽然为人本分,学习也很刻苦,但成绩仍不突出 ,班里同学对她也是不冷不热。她感到这个世界对她太不公平;别人那么有钱,那么漂亮,那么聪明?于是她有了轻生的念头,留了纸条就跑出去了。你找到她是,她已经在外面游荡两天。
问题:面对神经呆滞、了无生气的她,你是怎么做的?你这样做的理由?
一、分析判断:
这个案例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班级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学生集体价值观、友谊观有待纠正。
2此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在成长过程中价值迷失,由于长期失败和家庭原因造成了自信心严重不足。造成该学生缺失理想,没有学习生活的目标。这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发展不完善,因此在人际交往、学业和自身发展等方面,遇到问题时就以轻生或离家出走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3家庭教育方面出现问题,家长不能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造成孩子心理爱的缺失,内心情感饥渴。
二、教育过程:
(一)面对她时
1 采取情感导入策略正面转化。
面对此学生,首先给她一个拥抱,不批评,不责骂,只是轻轻地说:“你饿了吗?这两天你受委屈了,你爸妈和同学们多着急你啊,我们先去吃点东西再去收拾一下,一起回学校吧。”在交流过程中安静地先听她倾诉,和她分享生活经历,让她放下心里戒备。告诉她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不必过于在意。并不时帮她找到她身上的优点,增强自信心,找到闪光点。
2 设范,设立正确行为的范畴。
委婉指出,她轻生的想法和离家出走的做法是不对的,因为这不符合他的最佳利益。帮助她认识到,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最对不起的是自己和家人。
3 引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转变认知,对自身、对自己家庭的正确认识,学会感恩,淡化对家庭因素的担忧。我们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但我们有选择奋斗、自立自强的机会,给她举一些名人家境贫困但靠自己的努力最终成功的例子,给她生活的希望,让她认识到我贫穷我奋斗我成功。
4 要尊重学生,保护她的自尊心。
这样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因此告诉她,同学们并不知道她此次两天不在学校是的真正原因,老师只说了你们家出了事,因此不用背上心理包袱,回到学校以后,不用担心同学们笑话。
自我教育包括:学生个体自我教育、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和集体成员间的自我教育。
(二)回学校后
1 与家长及时沟通,在家庭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家长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到贫困不可怕,没有生活目标不肯奋斗才是失败。并与家长密切联系,及时沟通,随时关注孩子的细微变化。形成家校合力。
2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全体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组织班会“我们都是一样的”“如何对待人生逆境”。评出学期“感动校园十大人物”,如:勤奋学习者,身残志坚者,家境贫困但努力学习者……发挥好学校教育的作用。
3 为她安排一个热心,成绩优异的同学坐同桌,并叮嘱该同学,要在生活上,学习上帮助此女生,与她共同进步。让她感受到同学的爱。
4 协调各科老师,帮助这名女生分析她各科学习上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指导学习方法,并在她小有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演。
5 在班级中及时为她创造她可以表现自己的机会,为她树立自信,同时也让班级同学多认识到她的优点,改变对她的看法。让她在活动中获得关注,获得自我满足。
6 读书自省。多为该名学生推荐优秀的名人传记,学习传主自强自立的优秀品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自我教育。
7由于此学生已经出现抑郁状况,因此可以适当降低对此类学生的要求。在平时教学生活中随时默默关注此学生动态,预防事情再次发生。
三 反思
在这个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作为班主任没能及时发现该名学生的心理问题,其实是一种失职的表现。因为认识到并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是班主任的主要职责之一。“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是新时代的要求,学生要有积极健康的心态,这就要求我们应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这种抑郁质学生,首先是关怀体贴理解她,切忌在公开场合指责她,要先尊重她的自尊心,并要为她找到优点,让她正确认识自我,不断为她树立信心。其次,对孩子的教育必须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因此还必须及时和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平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善于发现问题,并快速有效解决,避免因学生心理问题产生严重的后果,过后要注重过程性的引导,逐步培育好学生健康的心理。
无疑这样的分析让我在比赛场上获得了高分,但是这并不重要,在不断地思考和总结过程中,我在日常管理中也会用到这样的方法。去年接新初一,我们班就出现了一个面目清秀,长的瘦瘦小小,像根豆芽菜一样的小姑娘。她说话声音很小,在班里也几乎听不到她说话。她见到老师总是低着头,上课也是低着头。她的语文基础几乎只是小学一年级水平,所以她的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就是这样一个在班里出现与不出现的女孩儿让我心疼又头疼。但是作为她的班主任,我有责任帮助她改变。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喜欢画画,而且画的很好。我于是把宣传委员的工作交给了她。但是由于她的内向,不善于交际。最后这个工作全压在了她一人身上,一个人画一个人写。而且她擅长画漫画,画黑板报也不是她的强项。我也经常找她谈话,内容无外乎要笨鸟先飞,要补补语文,要多读书等等。但是她都是低着头,不吭气,离开办公室的她走起路来左右摇晃,就好像要把我跟她叨叨的内容全部晃出去。于是我的第一次尝试宣告失败。
后来为了美化环境,我鼓励全班从家里带花草到教室。这个无心之举,却成为了我了解她的契机。姑娘从家里带来了几个喝过饮料的大瓶子,里面插上了绿萝,还抱来了两盆绿植。从此以后,我课间到班里,总能看见她要么拿着给瓶子默默地在绿植浇水,要么在往花瓶里添水。半个学期,班里有了绿色有了生机,也让我看到了这孩子的兴趣。我每见到她浇水,就会在课堂上不经意地提起来,表扬一下,渐渐地班里的同学开始尊重起她来。一次我受网上“夸夸群”的启发,在班里组织了一次“我来夸夸你”的活动。让同学们找一名同学去夸奖她。出乎意料地,竟然有好几个同学提到了这名默默无闻的女生。说她养花养的好,还有奉献精神。我在班会课上,看到了她低着的头稍稍抬起了一些。到期末,我趁热打铁,组织了一次“我是小专家”的活动。第一位“专家”,就请她来介绍怎样养植物。第一次,她站到了讲台上,但是除了声音比较小以外,我竟然没有看到胆怯。她给我们介绍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培植方法,喜欢水的怎么浇水,不喜欢水的不能多浇。介绍完之后,班里同学还积极地提问,她都能一一作答。她的那种不善笑容的笑容,让我开心也心疼。
这学期我不做他们班主任了,一次在公交车站遇到。她竟然主动向我问好脸上挤出了不擅长的微笑,但是我知道她是想笑的。她上车的时候主动跟我道别。这种亲近让我开心而温暖。上次写作文,以前几乎不交作文的她写了一篇关于亲情的小说。虽然说跑题了,虽然说很稚嫩,可是她愿意写,愿意说,这对于她自己来说就是一种成长。我并不知道初三毕业的时候她能不能考上高中,可又有什么关系呢?她能慢慢突破自己的心理防线,慢慢自信起来,这不也是一种成功吗?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如果没有班主任能力大赛,我想我不会是今天的我。虽然我身上还有很多坏毛病,也不是能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可是终归我开始去思考,想要去尝试,有时候方法能比别人多一些,这都是一次比赛给我的成长契机。所以,终归还是期待有很多地同仁能够加入到由比赛促成长的队伍中来,用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来管理班级,亦或者今后班主任不存在了,我们也能尽好一名导师的职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