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去了拍摄“你好,李焕英”的打卡地点,骑着小电驴原路返回,已经七点,天空已经在渐渐涂上黑色的颜料。
离学校不远了,考虑到我们都没有吃饭,路过一家小店,前面摆放着“烧烤”两字,瞬问被吸引眼球。
找到合适的位置锁上车归还,好在这边可以停,可不像我们刚去时,两人骑的小电驴不一样,快到地点准备归还时,我骑的竟超过了规定的范围,不给电不跑了,于是只好推着它寻找停车位。一人拿着手机看导航,一人使劲推,中途遇见两男的共骑一辆,跟我骑的是同一个牌子,见我们推车,赶忙下了车立即锁上了,要不是因为看见我俩,谁知它们还能推多久,会扣多少钱,不过我也因为他们,找到了合适的停车位。
走进那家小店,一面是老板烧烤的地方,一面是顾客坐的地方,老板不忙,顾客只有一位,我们说明了要想吃什么,老板说的话我们不怎么听得懂,于是老板给我们一个本子,一张菜单,把想吃的写在上面,我俩吃不了多少,点的自然不多。
点完后,在等待的过程中,纷纷交换拍来的照片,回忆着去时的感觉。去观光的地方并不繁华,也没有什么风景可拍,相反,那里边建筑都别具一格,更像一个有古韵的小镇,有饭店和民宿,还有拍婚纱和酒店可住,里面有乡民居住和工作。不知是不是因为一部电影带火了这个地方,还是它本身就给我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来到那里,仿佛有一种被困在里面的感觉,路上没有什么行人经过,宁静的只多了些外来人拍照嘈杂的声音。我们依旧等到天色昏沉,才离开此地。
翻看照片时,烧烤已经做好。虽然等了很长时间,但从端上来的烧烤可以看出老板很细心,我们一边吃一边聊着天,一会儿后,老板跑来跟我们聊天,知道我们是哪里的学生,并跟我们讲他的经历。
说着襄阳话的老板,似乎已经四五十岁了,脸上写满了沧桑,皱纹布满的地方已经有岁月侵蚀的痕迹,头发凌乱枯萎着些许的白发,长袖围裙被油渍快要沾满,可他身材高大健壮,和我们说话铿销有力。
八点的天空更黑了,隐隐约约看不见来往的人,朋友小东说看见远方一个可疑的男人总是盯着我们,我嘲笑她近视,明明那人是在黑暗的车上看手机,应该在等人,就算有可疑跟踪的人,这不是有高大健壮的烧烤店老板吗?
老板大概忙完了一单,又走过来跟我们讲,虽然我们只听得懂一半,但这一半里,我们知道老板的难处,他说他在这开店开了很久2016年就开始做了,那时襄阳还没有搞文创,全国也没有疫情,他的店几乎都是门庭若市,自2017年开始,襄阳陆续创文,限制地方不能摆摊,隔三差五来考察,人流量慢慢少了,又因为这几年疫情的肆意,让很多生意做不起来,几乎处于倒闭的边缘,以前没封时,外卖能够送进我们学校,现在虽然解封了,但以往的顾客不再光顾。
我们看到的光景就是如此,很长时间才一个顾客到店或下单点外卖。当我们快要吃完时,老板跑来请求我们一件事,问我们能不能在手机上下一两单给个五星好评,弄完后把钱立马就转给我们,我们并不是不可言喻的人,很快答应了,弄完后,本来想让老板按原来的价钱转,可老板还是四舍五入进了一位数,谢谢我们后,又给我们俩各自拿了一瓶美年达。
结账时,应该是49,可老板偏让我们只付40,我们都懂生意的辛酸,并不是因为帮了老板的忙就可以得到一点好处。各方推辞下,最终付了 46,和老板打完招呼后,便步行走在回学校的路上。
走在路上,路过一家同样是烧烤的店,放眼望去,里里外外都是人,为什么差距会如此大?离学校还有一段距离,一些外卖小哥从我们身旁擦过,只给我们留下了忙碌的身影。
我们聊到了外卖和开门店的话题上,总是愿意被人忽略的就是评价这一方面了,包括我自己在内,然而今天去给了我一个体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有的人甚至因为外卖送的太晚或外卖不好吃,就直接差评,还有的人会故意去差评。
如果都去了解了生活中的这些平凡,感同身受一次,又怎么会因为别人做出的努力付出而去践踏呢?
回到学校,时间恰好,不晚也不早,感触留在心里却要溢满出来。在这样的社会秩序里,想要生存就必须努力付出,可每一份付出和努力都来之不易,可能最后得来的收获少之又少。在这样平凡无奇的生活里,做出更大的努力去改变,而改变或许只是细微的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