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投去杂志社邮箱却杳无音讯的文章,终究会成为永远属于我的一部分,代表我世界的一部分,被赋予一张图片,挂在这里。
这漫长的人生还有很久,这是属于我十三岁最最精彩的一篇文章,在此.
十一岁时有一篇《朋友圈那些事儿》,我记得它替我夺下了那次作文比赛的一等奖。
十二岁时有一篇《给自己的一封信》,我记得我写了整整两个小时,再一笔一划誊到作文纸上,再次给我带来了一次比赛的一等奖。
十三岁未满时有一篇《这就是区别》。仿佛是呕心沥血要把自己所要讲的所有话都写出来。但结尾不是那么快乐,我空手而归后迷茫了很久。
十三岁便是这篇文章了吧。或是那篇讲述我与那位最喜欢的歌者一切的巧合的文章吧。
平凡的人一切不过如此了,平凡的笔者我很喜欢背上自己的书包,把自己的一部分文章发到一个网站上来,还有一部分手写成的汇到一本册子来。
为什么会给这篇文章那么多序言,也许是因为我等待许久了,等待它不被理解再回到我这里来了。
以下正文。
徜翃星/文
我是个平庸的人,没有那些令人艳羡的,与生俱来的本领,但我有孤独,孤独它伴我步过无数个平凡的日子,让我在这来不及悲悯自己的世界里找到一点点的美好,那样悄然流露在这世间的一角。
那便是诗意吧。
—题记
依然是一个千篇一律的下午,只是那许久不见的月竟是如此早地待在天上,甚至是那样清晰的月,连斑驳的阴影都可以看得仔细。
我曾嘲笑年幼的自己荒诞地将月视作是自己的,否则又如何会这样锲而不舍地追着我。而如今痴痴仰着头望着月的我,却深切地觉得那月真是在陪我回家,那样艰辛地越过树梢。纵使我明白那是因为月亮离我太远了的缘故,我也愿意去相信每个人的世界里都有一个月,虔诚地用尽一生去陪伴你。倘若相隔十万八千里的两个人,只要其中一个人的牵挂可以越过这难走完的距离就可以变成一轮月守护在天边。那你在千里之外的便不是婵娟,是我对你长长久久的陪伴。
走得些许慢了,恍惚间,四周便上了灯。一盏盏路灯颇显清高,还有一阵短暂的冷艳。刹那间的绽放,让这条空无一人的路变得有些热闹了,仿佛路的尽头便会有一场盛宴。
穿梭在枝丫之间的月,若是恰好映在枝丫之间,便如同掉进湖里的月影,使我无数次驻足仰望。这一边是蓝得令人想要触碰的天挂着月,另一边便是慢慢沉下去的太阳。
日落与日出是不同的,日出我总是特意去看的,而日落多的是随意。我觉得,看日落不是看坠下去的太阳本身,而是看云,看云被余霞染得如泼了墨的画,慢慢晕出朦胧的颜色。
在最后一步拐弯,告别这条漫长的路时,我总是会习惯了地驻足回首,看背后的月,背后的云是否安好。因为这片夕阳,我是深深爱着的呀,一年来,我一遍遍地以无数种情感无数次回首过它们。可我这个孤客竟只与他们走了一段便要告别。
有时候告别是沉默的,因为害怕自己会说谎,所以,也许就只是沉默着回首,久久地注视,想要努力记下那个模样,因为知道这一次的夕阳落下后便不会再见,因为每一种美丽都是独特的。
还记得与友人同行于此,将要分别,我如往常般回首,指着那片天对她说:“你看,天多好看!”她笑了,说:“你还记得吧,那天的夕阳更艳,你…”
我平静地按了电梯,靠在一边,感受到电梯急迫地上升。打开房门,依然是空无一人,只有楼道里的声控灯冰冷地欢迎着我回家。早上打开的窗忘了关,现在的风已经刮得极大了。空无一人的屋子,我跑到窗旁靠着,看风将我的头发吹得极乱,无动于衷。
天色愈发昏暗了,我这才发现那街上的灯是黄色的,在远处仿佛低倚着发出渺小的微弱的光,等待在一条空无一人的路旁。
方才的天是波澜壮阔的海勾勒着夜晚,现在已是属于黑夜的一切了。
也许天边那一场关于孤独的欢宴早已结束了,美好的一切也总是会在孤独中绽放得淋漓尽致。但在这世间,美好是短暂的,孤独亦是短暂的。每个人仿佛都得置身于热闹的大圈子,像这个被不知名灯火包裹的世界一样。
我觉得自己仿佛失去了什么,便关上了窗,走回桌前,延续我平凡的生命。
但我恍然觉得自己也未有如此的可悲。至少离我极远的人,也许是我的亲人吧,正长长久久低牵挂我,期望我的一切安好,至少我在一个平凡的傍晚,伴着我的孤独一起找到了这份最平凡的诗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尾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