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和孩子们再读《项羽之死》,还是忍不住喟然长叹。
乌江之畔,面对苦劝他渡江的乌江亭长,项羽坦诚而言:“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余人,渡江而西,今无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我不愿接受他人怜悯,不愿独活苟且,不能无愧于心。项羽为何自刎?因为自尊,因为良知,因为——他不是刘邦。
反观刘邦,当他从项伯处得知项羽即将对他开战的时候,他可以瞬间变脸,虚与委蛇,伏低做小,讨好拉拢项伯,“吾得兄事之”,想对待兄长一样款待对方,又是“奉卮酒为寿”,又是“约为婚姻”,毫无羞愧之色。
若是刘邦面临项羽相同的境遇,他应该会毫不犹豫地渡江而逃,甚至理直气壮吧。
但是项羽终究不是刘邦,所以他选择自刎而死。这也是很多人会惋惜他的原因吧——因为他始终是英雄,而不是小人,他宁愿做一个死去的英雄,不愿做一个活着的小人,因为他至死还有良知,还有尊严,并为维护这些在刘邦们眼中不值一钱的良知与尊严,不惜以死献祭。
不知道太史公执笔至此,有没有悲叹一声:“世间无道,容不下一个有尊严的英雄。项羽之后,再无英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