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8日 晴
大家都说,高考是人生最后一次相对公平的竞争,从此以后,拼的是颜值,身材,或是你家有没有拆迁,虽然如今大学生到处都是,就业也越来越困难,不禁要问:读大学到底为了什么?
当然不能只是那张文凭,也不是那些百度都能搜到的知识,而是思维方式和眼界,顶级的大学就有机会见到顶级的牛人,比尔盖茨会到北大去演讲交流,不大可能来我们这个小城市,这是连接另一个世界的重要通道…
我从小就倔强,一直不觉得没有上大学有什么遗憾,直到最近几个月,这种感受越来越强烈,甚至成了心里的结,虽然和一般的大学生交流,还是有一定的优势,但我坚信如果读了大学,我肯定会更加优秀,所幸这些年没有停止学习,学习进步不仅仅是在学校,在公司,它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而很多人可悲的是,离开了学校就停止了学习。
高考就像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看起来解脱了,其实新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在古代,科举考试一直是老百姓打破阶层的重要通道,就算你富甲一方,还是不如才高八斗的先生受人尊敬,那时候的考试,不光是要文笔好,还得身体好。
明朝的国考分3级,乡试、会试、殿试。乡试每3年考一次,农历8月的9日、12日、15日分别考3场,考场叫贡院;第一关通过的就有机会参加第二年的会试,农历2月9日、12日、15日再考3场,由礼部主持;最后一关是殿试,皇帝亲自主持,农历3月1日、后来改到15日,只考一天,只考一题,一般考时事政治,这个回答得好,决定考生的排名。
朱元璋是马背上得天下,对治国求人才甚是渴望,所以对国考也特别严格,光笔试还不行,还要考骑马射箭,字如其人,人可以长得丑,字不能太丑,这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节奏,昨天看到新闻说现在的高考作弊越来越高科技了,防不胜防,其实在古代,也是老大难的问题,有时候想想,中国硬是几千年都没变过。
为了确保考试公平真实,考试的时候,考生不得外出,实行锁院政策,一大早就进去,专门的士兵把守,在答卷上考生不准透露任何有关门第,地位,出身的信息,试卷的命题人,印刷人,保管人,密封人,收录人,批改人都不相同,为了以防阅卷的老师认出笔迹或者试卷上的记号,还专门有官员,负责将考生试卷全部用红笔重写一遍,真是丧心病狂,哈~!
出题的人也是如履薄冰,出题出偏了都有可能坐牢,明成祖朱棣的时候,永乐七年,考题出到一个生僻章节,御史核查的时候自己答不上,心想,我都答不上,考生更答不上,太不公平了,弹劾投诉,出题的人下大狱,治罪了,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现在不是经常看到考生迟到就不准进考场么,还有考生父母下跪的,我也是醉了,曾经调侃说过,要去找个高中的校服穿起,高考的当天带个准考证去学校门口,假装迟到求保安让我进去,如果不让,我就把准考证当场撕了,TMD,老子不考了,转身消失在人海之中,留下一脸懵逼的吃瓜群众,哈哈,这个可以有…
明代的时候没那么严重,哪怕只剩5分钟,你要是单身多年,手速够快,考官会觉得你娃太有才了!
嘉靖十一年,国考之前,礼部尚书给皇帝打报告,说国考很庄严,得写正文体,意思就是那些小屁孩喜欢装逼,动不动就抒情感慨,不成体统,要纠正文风,要端庄,整肃。皇帝签字同意,考试前当场也宣布了这个消息。
有个考生叫林大钦,迟到了、没听到,一顿挥毫泼墨,吏部尚书一看,惊呆了,转给大学士张孚敬一看,两人一合计,觉得不错,初判给了个第三名,上报给皇帝,哪晓得皇帝早就忘了正文体那点事,大笔一挥,钦点状元。
因为国考的时间太长,嘉靖二十三年,礼部尚书张潮担任主考,他老人家坚持带病监考,最后挂在考场上了,看来朱元璋搞体育考试的想法的对的,没有好身体,是干不了革命的。
众所周知,高中的学习任务繁重,说是体制僵化也好,是教育落后也罢,这都是不能改变的事实,学生们每天只能睡六七个小时,常年的精神压力,以至于他们觉得高考就是一次解放,考完了又是通宵打游戏,又是集体烧书的,毕竟这决定以后可以在大城市打王者荣耀,网速会快很多的,也不再受父母的喋喋不休了。
前天,读大一的小伙伴告诉我,接下来要每天只睡5个小时,要让自己的大学和别人不一样,我明白,也支持。好好利用大学这几年相对纯粹的时光,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尤其重要,比如学一门技艺,训练自己一套思维,持续做一件事情,在某个领域成为高手,让自己有一天毕业了,回忆起来,不至于觉得虚度光阴。
这些可能不会给你带来什么直接利益,但是它会让你切身体会到,专业和业余的区别,以后你做事情就会更加沉稳,不会轻易就满足,不会半罐水就到处晃荡,人和人的区别,恰恰就在于对事情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你将来干掉对手的杀手锏。
但是每天只睡5个小时,我是极其反对的,我们的传统教育出现了很大的偏差,误导了大部分的群体,那些亿里挑一的成功人士的演讲,往往都会分享自己曾经如何如何苦逼,最后如何屌丝逆袭,我们听的人就误以为,成功就是吃苦,谁更吃得苦,谁就更容易成功。
拉磨的驴甚至比战马更辛苦,却始终是上不了战场的,社会学是由无数个不确定的因素组成的,它不是科学,无法套用同一个公式,得出固定的结果,成功学是比鸡汤还害人的精神麻醉剂,带偏了方向不可怕,可怕的是耽误了最宝贵的青春。
其实,苦难是财富,成功必定受苦,但受苦不一定会成功,这并没有直接联系,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并不值得追求,磨炼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释迦摩尼也曾苦修,后来也是明白了苦修和成佛无关,适当的吃苦+正确的修行,才会到达彼岸。
学习也是如此,制定好计划,坚定的执行,保持良好的状态,提高效率不是用时间去堆砌,就算10000小时理论也是建立在方向、方法都正确的前提之下的,身体是一切的根本,我现在越来越意识到自己这些年多么的傻叉,透支了太多的身心,得不偿失。
高考结束了,选择志愿成了目前最大的任务,让一群十几岁年纪,未经世事的小孩子,现在就决定自己的人生方向,怎么抉择都是错误的,因为他们自己其实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大都听从了父母或者身边人的建议,而建议这种事情,是必须建立在足够的认知和阅历基础上的,这就有了那么多人上了大学以后,觉得自己选错了,后悔了…
选择中学看的是老师,选择大学看的是城市,选择EMBA培训班,看的是同学,当你真的不知道怎么选的时候,同等条件,那就选择一线城市,感受城市的节奏和氛围,可以极大的提高眼界,开拓视野,人生本就是无数次的选择组成,看起来他们一无所有,其实年轻就是他们最大的资本。
无为,方可无所不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