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个姐姐聊天儿,让我有一些的感悟。当时,我分享自己要努力做些什么,回应上头那一位的爱,回应祂对我们这样的深情厚谊,因为知道祂的爱与恩典,自然应该产生一些回应的行动。
当时,那位姐姐说,信仰一定是以祂为中心的,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要在乎那些附属的东西,不要认为我好好的寻求主,主就赐福我,我不好好的寻求主,祂就不赐福我。这个想法是需要被纠正的。
由此,我也在想自己对于祂认识的阶段的形成,产生了“三个阶段”的总结。
信仰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比较在意“附属”的恩典,除祂以外,包括祂所赏赐的好处。信仰的第二个阶段,就是那种特别的“无我”的状态,完全的仰望祂的荣耀,祂的信实,祂的恩典,因为祂满足,我就满足了,就像改革宗所传递的那种完全高举祂的信仰。当然,这不是一个从低到高的变化,这也不是一个从坏到好的变化,这只是两个不同的阶段。
接下来我想分享的是第三个阶段,人到了第三个阶段,就是从深知祂的主权和祂的全能之后,产生的相信上祂的赐福,同时,既抓住了祂,也相信祂所赏赐“附属的恩典”,因为祂是爱,所以祂不会让我们故意让我们受苦,祂会因为爱,赐下万有白白给我们。但,即使我们想要的那些“附属的恩典”没有得到,也丝毫不会影响我们的信心。
这就好像初级的信仰指信病得医治,第二级的信仰是看重神的主权,医不医治无所谓,第三级的信仰,我相信祂的主权,一定会得到医治,但绝不是我没有被医治,我就会绊倒。即使没有被医治,仍然全心全意感谢祂。
很多的人总是停留在第二层,或者总是在强调第二层,就是你要因为爱上帝,不可以求“附属”的恩典,不然你就低级了。难道爱祂,不可以有附属的恩典吗?当然不是,上帝那么伟大,那么的全知全能,并且愿意赏赐我们,就像父母也不会故意给我们苦吃,一定有目的,有计划,不会让我们白白受苦,祂有祂训练我们的终极目标,让我们成熟,让我们学习一些功课。
父母不会故意不满足我们,父母只是希望我们成熟,不是只向他们求东西,不是只向他们求玩具,而我们当对父母的角色有了更深的认识的时候,我们是因着相信他的爱,并且相信他一定会给我们买玩具的。
过于强调第二层的人,其实是有一些教条的,过于强调附属的恩典,一定要分清楚是第一级,还是第三级,第一级确实是喝奶的信仰阶段,但第三级呢?是建立在对上帝极大的信心之上的,而且第三级的信仰,是可以经历各样环境都不动摇的。
愿我们都能够有第三级的信仰,既认识上帝,又不是只喜欢享受上帝的祝福,只喜欢享受恩典与好处,不能面对苦难。同时,喜欢享受苦难,并且在苦难里面沾沾自喜,来表彰自己是多么的像主爱主,效法主的受苦,同样也是非常可怕的骄傲与自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