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告诉你的理财观念,其实都是错的?!
今天在一个群中轻轻怼了一个老哥。
老哥写了一篇文章,是关于如何最容易的跨越财富阶级的方法,大致的核心意思是最方便的办法是找到合适的财富管理人,然后伴随时间逐步的获得增长,比自身毛躁的去做投资来的要容易的多。“股票投资的90%的人大概都会亏吧,为什么不把这些钱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呢?”几乎是全篇文章的一个缩影。
老哥说,欢迎拍砖和围观。
我这个人一般是不喜欢评论别人的看法,毕竟世界是充满多样性的,况且自身的看法不一定对。不过谈及这个事情,作为一个金融皮条,还是忍不住轻轻怼了几句。
老哥的逻辑是没有什么错误,不过你却让那些人如何找到“合适”的管理人呢?
一年10%算不算“合适的”,或者一年30%,亦或者一年1倍?
很多人该说了,1年1倍的持续增长财富,这个人早统治地球了,巴菲特一年才28%,能有个15%的年化收益绝对是合适的管理人。
诚然,国人近年的金融理财观念越来越强,其中巴菲特的复合28%增长法也几乎成为一种宗教信仰,支撑着广大套牢股民和基民跨越千山万水,风尘仆仆的进入市场充当一波又一波韭菜。只要坚持有稳定的收益,就一定能笑到最后。
当然这个论断有个前提,投资的这哥们得活的足够久,而且有生之年那投资收益还不能随便花——复合增长的每期敏感度太强了,中途花的1块钱,可能到最终统计收益的时候就少了100块!
活到老,老再花,人生有个毛线意思嘛!反而那些号称稳定的鸡精经理么,每年无论赔赚,旱涝保收,从你可怜的账户中收取了管理费。
然后如果你本身没有足够的财富情况下,通常资源也是有限的,又从何去寻找这些“合适”的管理人,求着人家帮你理财呢?
毕竟,好的管理人不缺钱;来者不拒的,多半是鸡飞蛋打或者平庸之辈。
多多益善者,古籍上也就个韩信而以吧!
那什么才是正确的道路?
郑州的期货大佬们有句话说的好,要想富,满仓隔夜是条路。跨越财富阶级的那一跳,一定是靠短期高风险带来的高速增长所获取的,待拥有一定规模后再转身降速,将预期收益回到平均水平。
郑州的未来公寓,多少年来不间断的出产着1年5倍,2年20倍的各式交易者;创投家们,一个项目带来20-100倍的增长。
存在即合理,看看人家都如何做的,自然能明白。所谓穷攻富守,说的即是这样的平衡之道。
毕竟,哪有不冒风险白挣来的钱呢?
即使你认为有,也不过是风险来自于你看不到的方面——比如你稳定的龟速增长同时,也失去了你快速增长的机会,人生的黄金时间早已过去。
人不装逼枉少年,少年老成老来浪,说的又是什么毛线道理?
然而这其实就是人们通常告诉你的理财观念,这也就是为什么韭菜生生不息的缘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