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眼八零八,暖阳过吾家。
雀鸟枝头耍,菜市叽叽喳。
淡饭煮倦乏,粗茶泡闲暇。
终日未多话,书中寻天涯。
此中无真意,该干嘛干嘛。
致敬五柳先生!
昨晚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在佛家部分,冯先生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佛家文化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东晋盛行的应是道家文化,追求个性解放,天人合一。
“此种无真意”这句,本来是想用陶诗原句的,忽而想到昨晚所看冯先生对于佛家要义的讲解,顿觉无比有更好。
在佛家看来,世界是宇宙心,一切都是“无”。认识到“有”还不是最高境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神秀和慧能的偈诗,
前者云: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后者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据说,最终弘忍法师认为慧能的诗偈更能体现禅宗要义,于是将衣钵传给了他,慧能据此成为禅宗六代祖师。
按照冯先生的理解,越秀表达的是宇宙心或佛性,慧能表达的就是一种“无”。前者用禅宗的话说就是:即心即佛。后者用禅宗的话说就是:非心非佛。
五柳先生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在我理解,其对宇宙万事万物尚存有之概念,从佛家来讲,并未得悟。
我虽然用“此种无真意”来致敬,但也绝不敢自诩为有慧根,已然得悟。禅宗高深莫测,非精研其要义,并数十年如一日之刻苦修行,而不能得。
我的“此种无真意”旨在说明,生活就是生活本身,一切的一切都是生命的自然运行,无所谓意义。
一味追求意义,则只会更加痛苦。
用英文说就是:this is lif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