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了刘润关于时间颗粒度一节课,原来我在这方面有盲维。
所谓时间颗粒度就是各个人安排时间的单位。对于很多老人,安排时间的单位就是以半天为起算。之前看过一个故事,一个老人给自己的孙女写信,准备纸准备笔用了半天时间,开始写直到写完用了三天时间。现在的理解方法就是老人的时间颗粒度特别粗,对应的效率就是这么粗。
有些人的时间颗粒度就特别细,以5分钟为一段。例如比尔盖茨。他所安排的一个活动就精确到以分钟为限。一个会面,安排多少个人,多少的距离,都经过精确计算,每个人握手几秒,走路多少秒,都经过计算。
我其中一个理解就是有钱人每分钟都能算到值多少钱的精度上,而案例1中的老人,就不能把时间与收益想挂钩,所以前者不需要计算时间颗粒度,而后者需要仔细计算。
而我觉得自己的时间颗粒度比较粗,但是因为有得到之类的工具,可以随时学习,虽然每天在路上可能花了不少时间,但是这个时间大部分可以很积极的应用,并没有浪费。
“用时间颗粒度为1小时的人的心态,去评价一个时间颗粒度为15分钟的人的行为方式,很容易会说:至于吗?”这句话,我觉得自己需要慢慢消化。把这句话消化好可以让自己对时间更加有概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