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第三天,侄女给我们五人约了故宫博物馆的门票,早上八点我们出发了,因为起的晚,早饭是在路上解决的。
老爸知道我们去故宫,让我给孩子们说一下,曾经我的先祖在这里工作过。老爸说的人就是我介绍了无数次的爷爷的曾爷爷张殿元。
我再啰嗦一句,他是咸丰壬癸年的进士,我奶奶以前老屋的楼板上有一块匾,上面就写了这几个字,每当我躺在奶奶炕上,一抬头就看见那几个字,只是当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直到后来才了解了我家这段历史。进士那时大部分都在外地当官,我爷爷的曾爷爷那时在北京城任职,是工部屯田司主事,四品衔,六品职,用同学的话说工部主事相当于建设部水利部等某个司下面的处长。他任职时国家已经在风雨飘摇中了,后来接连丁忧,遂回到老家不再复出,协助县令编纂岐山县志。
我没有给他们几个讲这个,因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在紫禁城任职,更不知道他们工部在哪个方位,毕竟紫禁城很大。
如果不跟着导游,你根本不知道那些房子是干什么的,谁住的。
那天天气很热,北京38度高温,我们排队进入故宫博物馆门口,然后继续排队进入故宫,再穿过走廊,就进入了昔日的皇宫大院,此时院内聚集了很多游客,导游在给旁边的游客介绍皇宫布局,我们站在一旁听人家讲解。
故宫,也就是紫禁城,是明清时期的皇宫,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很多中外游客慕名而来,只为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与帝王的奢华。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竣工,它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建筑面积有15.5万平方米,内有大小院落90座,房屋980间。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故宫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
故宫大体可分为两部分,南为工作区,即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内廷。其所有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东西对称,秩序井然。
外朝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它宽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