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了信息科技的省级会议,与会教师的级别都是一些骨干教师和工作坊成员,因为是在我们区举办,所以有幸能够参会。
会议主要由省教研员赵亮给我们做了一系列专题讲座。先是对新课标进行了解读,解决了我内心的很多疑惑。比方说新课标中更多的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反对老师分步骤的指导。针对这一问题,赵老师就强调制定新课标的成员主要是高校的导师,他们的优势是理论站位高,但是不了解地方各个学校的真实情况,有的孩子家里根本从小到大都没有配备电脑,直接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他们可能先要解决怎么使用的问题。所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引导学生的同时可以考虑必要的指导。
接着赵老师对教学评价进行了专题的报告,同时指出了我们这一个学科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个周只有一节课,可能这一个周学习的知识,下一个周就忘记了,如何对学生做到有效的评价呢?如何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呢?这时候跨学科就实现了用处,我们可以把评价落实到小组活动中去,或者各个环节中去,这样评价有了依托,同时时间上有了保证。但是目前看来,跨学科并没有按进度开展,到我们的办公室的老师不是来修电脑就是来剪辑视频的,没有一个是因为跨学科的研讨而来,还是任重而道远啊。
最后一个专题是steam专题。讲到这里我还是很感动的,赵老师不仅出示了全省各个中小学的项目化优秀作品,更是以亲身实际给我们做了示范。按理说,在他的职位上会有很多烦事缠身,但他却愿意抽出时间俯下身子陪两个小学段的儿子进行steam探究。从鲁滨逊漂流记中萌发的念头,让父子三人到操场跳远场地制作陷阱,从深度到尺寸再到选材,一步一步让孩子自己去搜集资料解决问题。还有在家中,赵老师跟孩子一起来办了石头博物馆,陈列不同种类的石头,黄岗岩、沉积岩、变质岩等等,一一做好标记,不知道的自己去查阅资料。博物馆陈列内容建立完毕,还会设计进入博物馆门票等等,孩子们又会涉猎美学上的知识和还有数学上的知识。我就在想他的孩子们长大之后,一定是有自主探究能力的孩子。
回到我们自身,当孩子还在玩泥巴的时候,我们是选择在一旁刷着手机,还是跟他们一起探究,解决他们嘴里看似无聊却有意义的问题。当孩子念念叨叨一些奇思妙想,我们是当做没有听见,还是和还一起去发现问题。我想说我们这代人的兴趣基本没有多少保留下来,希望不要再下一代的孩子身上重蹈覆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