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别人说你来做这个吧,我说好,别人说,这个东西好,我推荐给你,我说好。我就是这样一个顺从的,任人随意搓揉都不会说不的老好人。我羡慕别人坚定勇敢,羡慕别人有目标有追求,有动力。我看上去是个很好的人,但是我内心知道,我少了些什么,那就是“自我”本身。
当意识到这个,我寻寻觅觅后发现,正应为我一直以来的消极应对,我的“自我”早就丢失。那该如何找回它来呢?
我想起了之前和菜头的一本书叫做:“你不重要,你的喜欢很重要”,对,就是这个,我的喜欢,我的喜欢中就包含着我的经验,我的情感,情绪,我的幻想,欲望,阴影,我的喜欢就是自我的投射,有阳光,也会有阴影。自我这个东西,就是从这样一点一滴的喜好中累积出来的“我”。
我开始努力让“自我”慢慢的再长回来,我努力跟随自己的心去做一些事情,而不只是听别人的意见,但这并不容易,总有那么多人喜欢“建议”,喜欢“指导”,因为每个人都会下意识的去捍卫自己的“自我”,他们为了维护自己自我的稳定性,甚至还会不自觉地攻击,贬低别人的自我。
上周就发生了这样一件小事。
前两天睡前,我拿着手机在追剧,是最近热播的一部美剧“东城梦魇”,这是一部悬疑片,在一个偏僻的美国小镇,忽然发生了一起谋杀案,女警探是因调查这起案件,她本来就很困顿的生活变得愈加分崩离析,即将到崩溃的边缘。
整部剧各种疑团,一个接一个,我看得很紧张,就喊老公一起过来看,他和我凑在一起看了一会儿,剧中就出现了一个可怕的场景,一位年轻的爸爸,因为小床上的宝宝一直大声哭闹,他拎着一个枕头慢慢地走了过去,由于前面才刚讲他发现这个小宝宝并不是自己亲身的,再加上阴沉的配乐,似乎预示着可怕的事情即将发生。
老公忽然就很生气的说:“你怎么会喜欢看这种剧”,把耳塞扯掉,表示他不要看了。我有些莫名其妙,但还是看了下去,当然并没有发生什么,这位年轻的爸爸把枕头放边上,抱着这个可爱的宝宝哄了起来。
我和老公说:“你还看不看?”他很有情绪地说:“这么阴沉的剧,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喜欢看,里面就没有一个好人”
我很无语,心想悬疑剧不就这样吗?虽然被他指责很不爽,但也没说什么,继续自己一个人看完。
然而,第二天,我想了想,不对啊,你可以不喜欢,那是你的喜好,我尊重。但请不要评价我的喜好为:“你怎么能喜欢这样的东西”,这句话中不但否定我的喜欢,甚至否定我这个人。
你需要维护自我的稳定,把不喜欢的东西划为异类,我也需要维护我的自我,我就是喜欢这样的电视剧,怎么了?
所以就发微信和老公说:“昨天看剧时,你不喜欢看就算了,为什么要用那种语气说“你怎么会喜欢看这种剧?”,我听了挺难过的,好像我是个怪人?”
他刚开始还企图解释并找替罪羊:“我觉得电视剧太悲凉了啊,现在都是用这种剧集来煽情,吸引你们的注意力”
我说:“那是你觉得,你可以说,这部剧太悲凉,我不喜欢不看,但不要那样说我。”
这么说完他也意识到不对,马上就和我道歉了。
其实,要是以前,我肯定不会找他表达。可是,现在的我会,我再也不要随便的对被人的各种评价说“yes”了,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