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复习了生字词语以后,直奔课后第二题:读句子,体会妹妹的变化,并说说妹妹是怎么变化的。
我先请一个孩子读题目和句子,请其他小朋友在书上勾画出相应的两个句子,我也在课文纸上用红笔勾画出来。然后,让孩子根据题目提示思考。孩子盯着课文独立思考了一会儿,我让他们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宋明扬和段珺豪都说自己还没有想好,我同意他们各自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交流。
交流完毕,我请小朋友当小老师,上讲台讲给大家听。第一个大大方方举手的是屈淼,第二个是特别擅长表现的李东灿。第三个举起手的是刘啸寅,但举起的小手躲躲闪闪,犹犹豫豫。我鼓励他上台来讲。他鼓起勇气上台,指着贴在黑板上的课文纸,清清楚楚地讲出了自己的想法。王军辑也是这样,又想来讲又有些害怕,结果讲得非常棒。
小结的时候,我说:故事中的妹妹开始怕累不想走路,可是在爸爸的启发和鼓励下,高高兴兴地骑着柳条奔回了家。你们看,刚刚王军辑和刘啸寅不敢上来讲自己的想法,可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他们勇敢地给大家讲他们的想法,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改变呀!同学们为他们鼓起了掌,两个男生的脸因为兴奋红红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写在亮晶晶的眼睛里。
接下来勾画出文中两个写景的句子,并欣赏这两个句子好在哪里。教孩子们抓住关键的词语和修辞手法感受到了句子的美以后,我问: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故事,如果不要这两句话也不会影响故事的情节呢,你们觉得如果把这两句话去掉,行不行呢?好不好呢?为什么?孩子们立即举起了手,热情洋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纷纷认为不能去掉这两个句子,去掉了就不美了,就不知道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就感觉不到我们一家人出去郊游的高兴了。
在他们充分发表看法的基础上,我告诉他们,写故事的时候如果加入一点对景色的描写,这个故事读起来更好听,这样写出来的故事水平更高。我联系了古诗《村居》和上周练习的看图写话《放风筝》,通过回忆,加上我的点拨,帮助他们领会这种写作的方法。也许才二年级的他们不一定完全懂,但我相信这个学习过程一定给他们留下了某种程度的印象。等到下一次类似的写话时,再加点拨,他们会尝试运用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理解了课题所说的马其实是爸爸拾起柳树枝条。然后我说:真是太神奇了,一根枝条竟然成了一匹出色的马,让妹妹骑着它快快地回了家。想不想听老师把这种神奇的想象编成诗句?小朋友们充满期待地看着我。我说:一根柳枝,在我的胯下,可以变成一匹骏马。我把这三行诗写在了黑板上,鼓励孩子们展开想象说一说。
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个个都像小诗人一样做起诗来:
一个书包,在我的背上,可以变成飞行器,带我回家。
一朵桃花,在我的头上,可以变成美丽的发卡。
一块地毯,在我脚下,可以变成神奇的飞毯。
一根牙签,在我手中,可以变成金箍棒。
几只蚂蚁,在我的额头上,可以变成扭动的眉毛
......
下课了,孩子们还做着这个文字游戏,为自己的想象乐不可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