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时,读一本有意思的书,会让你心逐渐静下来。细思知识的获得以及能力的提升,都是通过的实践或者类似一万个小时的定律,让你的肌肉或者大脑形成快速的反应从而让你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
互联网的普及让我们每天获取了众多的消息或者新闻,但是这种不是知识;这种是即时新闻,你会根据你的爱好安装你所喜欢的App或者查看关注的文章的更新。这时的你获取得到的是类知识,因为它们不是一个系统性的,是一个间歇的获取;这些所谓的知识只是放电影似的在你眼中闪过;你的记忆会在一周、两周、一个月之后逐渐的忘却。这种知识没有延续性,更没有对比性,更没有让你的大脑或者肌肉形成记忆。这种知识类似于快餐,但实在没有营养。
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因为你需要坚持的去读;你不去读,你的知识的圈层永远局限于现在的认知;随着你的认知逐渐的扩大,你会发现你就像在黑洞中,目力所能看到的地方是你的极限;极限之后是无尽的未知。通过你的读书思考会有一道光射入进来,你会通过这道光开始撕扯它的周边。如果你持续的撕扯你会发现光越来越大,变成一扇窗户。你从窗户中跳出,发现一个更加未知的世界。
读书更是一件颠覆你的认知的过程。学会观察,学会反思;每个个体应该是你关注的,分析他们如何构建了社会,如何触发了社会的种种的生活。
读书更是一个在广度和深度取舍的过程。 你可以根据你的爱好,选择你要看的书,这些书最终会成为一个专题或者一个系列。通过反复的重读思考作者的对与错。不要尽信书,但要多看书,更要多记录笔记。
不推荐看晓松说或者罗辑思维。这种知识是在别人咀嚼之后抽取了对自己有利的观点,这种观点有可能存在立场或者片面。樊登读书会、得到、早晚读书基本提供了对书解读的功能,这种解读在营销上会被无限的扩大:读了这本书你就能提升啥到什么段位。读书类的产品都在贩卖焦虑,制造紧张感,让你有危机感;你如何解决你的焦虑,来我这里开会员,听大师解惑。但是你买了会员,也听了好长时间发现你还是焦虑。因为这些所谓的读书听书是填鸭的吸收,你的身体吃进去了但是各个器官都没有全部开动真正的吸收。知识是反复的思考,反复的试错之后形成的,而不是听一段就可以获得的。
岁月如梭,一定要多思考“人为什么要活着、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多读书,多思辨,坍塌的三观需要重复的构建。多次构建得到的三观才可以让你足够强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