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永澄50天实验-11天#
参考他人留言的归纳
【老师的话】
每个时代、每种文化、每种思想、每个地域、每个学科都在遵循着共同的理念、方法、工具等,你就可以将其理解为范式。范式,是将人群划分的一种方法,如果你想进入某一个群体,那么,你就要学习他们的范式。
【个人理解】
范式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公认的模式。关键词拆解:一定范围、公认、模式。一定范围——可以是时代、文化、圈子、地域、学科等等。公认——共同相信的人形成一个群体。也就是老师说的范式能划分不同的人群。模式——可以是理念、信仰、价值观、方法、工具、技术等等。【例子】:比如说古典老师说自我跃迁,是认知和发展的“范式”。用定义来描述就是:范式(自我跃迁)就是在一定范围内(拥有高速认知和发展能力的人)公认的理念。老师也举了很多例子:200万年前石头打猎,吃生肉;20万年前用工具、用火、畜牧;农耕时代种小麦、建设城市;2000年前被要求成为一个文明人,等等,都是范式。简单来说,范式就是某一个群体共同相信的东西。我们想要进入某一个群体,需要先学习他们遵循的范式。
要进入一个人群结构,你必须符合他的内容,可能是行为,思想,文化等。
曾经的范氏,按照课本与老师的教学顺序,循序渐进的学习,无一有漏,只要这样,基本上这群人就能在学业成绩与平时成绩皆得高分。但是在出社会后,范氏改变,成功的人不是将他人做法照单全收,也没有课本可以依循,而是自己找寻方向,综合各知识点,规划自己。
#观察永澄50天-12天# 永澄:深夜反思,我又被自己的傲慢蠢哭了
• 输入端,必须找到源头的一手或者二手信息,跟上带着信息的人;
• 输入端,必须保证必要难度,差额为5年的理解,即判断自己的理解力水平在5年后的状态,
• 输入端,采用主题阅读方式,一堆书大于一本书,以此快速进入一个领域;
• 输入端,要极其注意控制注意力的投放,避免陷入平庸的兴趣导向;
• 消化端:采用关键概念萃取、卡片法等方法持续积累;并且要确保思考边际成本递减原则,每次消化就完成积累;因此需要调配目前的时间分布,
• 消化端:提升产出的维度,尽可能产出高阶概念和模型,将长时工作记忆系统外包,并大幅度升级快速检索能力;
• 消化端:采用更频繁的联机消化,充分利用线下、线上的联机组合;
• 输出端:进行成果和作品管理,判断大规模协作网络的需求,使用杠铃策略处理,将兴趣的占比缩减至10%。
重建信息系统,并且让它发挥作用就好了
• 确定研究锚点。必须为我研究的对象分配更多高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 限定兴趣边界。对于兴趣的输入,只要保存下来就好了,每个月可以从中看上3-5条内容即可。
• 强化入库要求。在媒体信息入库的时候,进行基本编目,由于知识量级太大,这就需要我精挑细选,越是多,越要少做。
• 多种消化并行。使用快速扫读、3倍速速听、单机和联机消化方式进行领域面扩张。
• 特别强调输出。将作品结构化,判断支持跃迁可能的作品,并耐心完成。
• 重整知识管理系统。将以上所有内容,用最小的原则辅助黄金思维圈的策略进行重整,适当多头并进,以期待惊喜。
如果你采用存量成长,你必须遵守几个基本范式:1. 多做。否则没有短期收益;2. 攀比。一定不能落在人后;3. 短视。不相信长期回报的可能。
如果你采用增量成长,你必须遵守几个基本范式:1. 多想。一定思考自己的价值、推演获得价值的逻辑;2. 和平庸对立。任何大众的策略都要坚决抵制,要知道“能耗最小原则”我们会采用最容易实现目标的方法,但是,你必然平庸。3. 长视。你用未来的非线性暴涨来获得巨额收益。
“为什么你会觉得自己蠢爆了呢?你有没有感觉自己蠢爆了的时候,如果有,那是件什么事?事后,你自己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蠢爆了和跃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当自己开始学习跃迁时,感觉旁人与自己开始有落差,感觉欣喜,但这够蠢了,我还没开始想要与他人分享,我只在乎累积自己的价值,所以我开始变的孤陋寡闻。之后我认为知识必须分享,价值才能交换,别人学会后将给我更多观点,经由他人对我知识与价值的批评与指证,我的价值才能变现。可见当自己蠢了后,看到自己的短处,才能更广泛的跃迁范围。
#观察永澄50天-13天# 永澄:没有“必要难度”,你再努力也没有用!
其实,必要难度就是高效的范式,如果你不是用这个范式,很有可能陷入低水平的勤奋
• 缩小范围:我只要在我的能力圈里做事情就好了;
• 拉长进度:我不在意眼下的收益,而是是否可以有复利效应;
• 投入成本:最关键的不是当下的成本,而是边际成本
以感受困难的方式来学习,比较起感觉相对轻松的学习来说,其长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所谓的学习效果,相当于你对知识或者能力是否掌握、有效应用的可能。而这个可能的本质是:是否可以从长时工作记忆系统中有效提取组块。也就是说:如果你越容易从长时工作记忆系统中提取,越是更好地掌握了这个知识/能力。→知识晶体
存储力和提取力。所谓存储力,指的是你的记忆的持久性,是否可以一直记住;而提取力,指的是从记忆中调取的流畅程度。最关键的是:提取力和存储力是负相关关系。这句话的意思是:存入记忆容易,提取出来会不容易;反之,如果你有些吃力地存入,那么,提取会更牢。越是快,在长期来看越是没有竞争力。
“你是否做过必要难度的学习?那是什么,它给你带来什么巨大收益?如果没有的话,你要问问自己,为什么不去做,是什么错误的信念在限制你做对的事情?如果你要开始必要难度的学习,那是什么?”
「跃迁」的观察日记对我而言有挑战性,收益在于自己的眼界增长,虽然还不是特别巨大,但已经知道要条理化、系统化的自律,并非甚么都做或甚么都不做,而是在自己有限的能力中,除了完成眼下工作,更要扩增自己的容量,减少在不必要的非自身专业项目中「多做」。
一开始接触「跃迁」时由于认为眼下的任务与事情重要,跃迁将跳离原本习惯的忙碌圈与舒适圈,在日常项目上可能输给同水平的人很多,但这想法太短视。当把事情归纳后,必要做的先是将待办事项分类于系统内。
#观察永澄50天-14天#
把其中的方法论之间的流程关系打通,把工具进行匹配;二是尽可能将其简化到最小模型和最小行动,用最小来驱动整个体系的构建。
• 为了用系统的方式让自己成长,并且是更高效地成长;
• 为了能够产生自己想要的结果,让自己有价值有意义;
• 为了能够做成自己想要做的事,让自己活得有尊严;
你有没有过一直坚信的信念,认为它一定是对的,但是最后限制了你的发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扣着跃迁要挑战的传统议题,常常认为不努力,不熬夜学习,不爆肝工作,就无法得到好结果,所以当别人比自己不努力成果却好时,只抱怨是运气、天命,甚至自己靠着偷懒的方式完成事情时,也会谨慎的想「没有下次了」,忽略了其实小技巧与新方法,才是改变原本低水平努力的关键。
#观察永澄50天-15天# 永澄:改变是永恒存在的,所以,更需要温柔对待
思考:那你跟世界的耦合程度是怎么样的呢?
一、支持期待达成,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事物发展规律,二是能力和资源。
二、路径分析。
1.RSQC重新调整
2.既然又想变好、又要轻松,相当于自己想要的R很广泛,那就降低质量、延长进度吧。成本方面,考虑让别人为你投入成本,而不是自己投入,否则“轻松”这个期待就无法实现了。
人生的活法有无数种,影响各种活法的差别因素大约有三个:
• 你认为什么是有价值的;
• 你有没有能力追求你认为有价值的事情;
• 你在追求过程中所表现的状态。
“你有没有过坚持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但是别人却冷嘲热讽,甚至他人不需要努力就比你还好的时候?你有没有动摇过?在遇到这样事情的时候,自己的情绪是怎么样的?你是怎么扛过那段经历的?你希望对那段经历的自己说点什么?”
曾经我踏入一个将要倒的社团,一人扛起了所有职务,不断寻找资源与机会,别人笑我的白费心思去拯救末代王朝。他人的社团有很多人共同扶持,面对如此情况,我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我告诉自己愿意协助我的都是真朋友,这才是日久见人心的时刻,痛苦时我就想想其实还有比自己更难受的人。那时候的我虽然辛苦,但是看到了很多,没有这困难程度,怎能看不起之后的大风大浪呢?至少,在过程与结果中,我都是认为有价值的。但是这件事其实与世界耦合度不高。
#观察永澄50天-16天# 永澄:我又遇到了生命里的贵人
金句:不给贵人赋能,贵人不会来提携你。
努力进入到价值交换网络的节点上,多给自己的贵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们实现他们期待的价值,那就是我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最佳途径。
“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贵人相助?如果没有,你有没有思考过原因?如果有,他是谁,他做了什么让你的人生发生了改变?请说一个让你记忆最深的贵人故事吧。
中学、高中时其实贵人就是导师而已,其他方面很少,原因即是都在读书阶段,接触人极少,而且仅是各自奋战,也不懂的组读书会。大学后,由于专题论文的需要,到处寻找数据,找到了ㄧ本退休教授写的书,经由信件联系,我认识了教授,他给了我很多写作的方向,还将当年与他一起合作的老师联系方式给我,让我去跟他们一起学习,获得很多我自己不可能找到的资原。
目前,我尚未给老师们实质上的赋能,因为我的能力太低,无法提供教授们需要的知识,再次,教授们都已经退休,对人生已是淡泊名志,不需要实质的帮助。但我提供了热情、求知欲与好学心,教授们最想要的就是这份心,满足老师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价值。
#观察永澄50天实验-17天# 永澄:下一版本的个人信息管理系统构思
信息。指的是尚未成为自身结构化认知体系一部分的内容,也就是各类资料、书籍、视频、他人金句、方法、经验、流程、PPT、动画等。
管理系统。主要指用系统的思维(封装、结构、关系等)进行管理的方式。
个人对于信息进行管理的目的有:
• 让诱发冲动的信息被有效收集,不至于丢失;
• 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分配,不被外部刺激随意驱动;
• 对于大量信息进行优先级判断,以找到最重要的内容;
• 根据不同的场景状态(时间、精力、场合),选择处理、加工不同的信息,以提升处理效率;
• 为产生下一步产品——知识,做好准备。
这些目的的假设主要来自两点:当下时代的特点和我的知识现状。
进行系统分析,可以思考整个系统结构应该为:
• 输入端:各类引发兴趣刺激的信息源,以及大脑产生的灵感、问题;
• 系统端:对于各类信息的接收、存储;设定不同场景下的最佳处理方法;初步加工和精细加工;
• 输出端:初步加工结果和精细加工结果。
根据流程图,可以得到以下任务:
• 构建我的主动关注的订阅来源;
• 构建我的兴趣库;
• 构建我的信息暂存方法;
• 设定初级消化的标准;
• 设定精细加工的方法论;
• 规划专门的学习时间;
• 设计我的卡片输出系统;
• 分析形成最小运行模式;
• 刻意练习进行模式固化;
• 将其和我已有的知识管理系统打通;
• 打包形成课程体系进行销售。
“通常情况下,你遇到问题是怎么处理的?是逃避、是假装看不到还是直面去处理?你处理问题的时候有没有固定的套路?你思考问题的时候是否有必须遵守的原则?通过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以后你将如何面对你的问题?”
确定自己面对的问题与选择的方法,不要浪费精力在不必要的信息上,过去的做法皆是寻找大量的相关资料,但不够针对性,并会消耗大量时间。将来面对问题时,先分析问题的6W并归纳处理方式与步骤,找多元但同方向的方法,专一的导向,并已遇期结果做为处理状况的结果判断,知道是否得当。
#观察永澄50天实验-18天# 永澄:如何站在自组织的角度理解目标
概念:
• 获得结构。一个复杂系统从它诞生的那天开始,都有一个发展趋向,那就是获得结构,主要有三种结构:时间、空间、功能结构。这也是系统发展的目的。
• 特定干预。指的是获得的结构并不是外界强加给系统的,而是外界和系统随机互动的结果。
如果系统在获得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那么这个系统便是自组织的,该系统被称为自组织系统。
耗散结构理论
一个孤立封闭的系统,由于熵增的存在导致无序的不断增加,最后走向无序最大化,以至于死亡。如果想要让系统走向有序和保持活力,必须让系统向环境开放,引入负熵以抵消自身的熵增。
耗散结构理论有个重要结论:非平衡是有序的源头,开放系统通过涨落走向有序。涨落是指相对系统稳定的平均状态的偏离,而这里的“非线性”指的是系统的子系统不可以从系统中分割出来,所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而非平衡态主要指的是熵增的必然性。
协同学理论
自组织系统中有两大变量,分别叫:快变量和慢变量。其中快变量变化极快,对系统影响很短暂,而慢变量变换缓慢,它指向系统未来的有序状态,构成系统变化的主要模式,它在合适的情况下,会驱动相应的子系统和其他模式朝着有利于自己演化的方向发展,以让系统走向新的有序状态。
你必须让自己处于开放的状态,用更多信息的输入来对冲熵增,让整个成长的内部系统融合为一体为自己产生结构,而不是只发展某一个部分。
个体的心理系统中存在着一种指向未来的动力性变量,即心理目标,它支配和组织着个体的认知和意向活动。
• 动机。西方有个理论叫成就目标理论,代表作《成功,动机与目标》影响深远,其中的观点明确表达了:人的目标不仅仅表征着一种未来的状态,激活的目标本身就可以形成行为的动机。
• 情绪。美国情绪心理学家Lazarus提出的情绪理论认为,与目标发生关联是一切情绪产生的首要条件,并提出情绪产生于心理目标的变化。w
• 认知。目标决定我们注意什么、如何感知物体和事件、如何运用推理过程对因果联系进行推断等,Schutz主张:目标是动机和认知的转换器。
“你是否持续设定目标?如果没有,是什么让你放弃?如果你也认可目标的重要性,你希望接下来给自己定一个关于目标的什么目标?让自己更好地去掌握目标这个重要的序参量呢?
设定主目标后在切割成小的子目标,曾认为事情充满不确定性,懒的设目标,但其实目标确是能引导动机与心理、认知,改变自身的行为而趋近目标。以往只求最终结果,如可用英语和老外沟通,现在可先订每天看ㄧ篇文章,说一句英文等,重点即是切割问题,掌握目标的根部,逐个因素去达成,综合起来才能导向成功。
计算器会成本,知道事情造成的结果与效益,给自己一个目标与计划表,当完成目标时给予自己奖励,将待办事情分轻重先后,即便当下不想做最优先的事情,也可以做其他易行之事,避免浪费时间。
#观察永澄50天实验-19天# 永澄:我就是自制力不够,有人监督的话我一定能干好!
越是有人监督的时候,自己越是可以放松一些;越是没有人给你要求,越是要高标准、严要求!
“在越来越没有人监督你的年代,你要开始做什么事情,来让自己的自制力不断增强?你决定做一件什么事情、用什么样的标准持续做下去?另外,在今天的文章中,你收获最大的一点是什么?”
给自己学习英文的计画,自己现在不学习,未来输人一大截,未来也没有时间学习与精力了,告诉自己可能是人生唯一的机会,学习的标准是至少每天要碰英文,听说读写任何一个。
从这篇文章中,理解到学习的慢,在快步调的生活,慢是艺术,有了这样的心态,才能在高监督的水平中,找到放松的可能,我们要与世界有高耦合,但是不要轻易让世界影响我们的标准与原则,所以即便外在高标准与高监视的存在,只要我们内在不乱,按照既定的模组与计画,才能从容不迫不急不徐。相反的,在外在环境风平浪静或不思进取之时,也才能有持续努力的自制力。
#观察永澄50天实验-20天# 永澄:终于搞定了卡片积累系统选型工作
认知学习的三大要素:主题学习、行动学习和深度学习,
• 提前规划卡片的分类;
• 将卡片编号,以便于在电子系统中检索;
“做卡片整理,明明是件很慢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做呢?你在日常判断时,会不会把'慢'做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判断标准,如果慢就不做了?如果你一直求快,你真的快了么?你能否说一个自己慢慢来但是最后飞速发展的故事呢?最后,你要不要做卡片积累呢?”
设计卡片,因为是将一件事情核心化,主体式归纳事情,收集起来有质感,但卡片的内容应该尽量精简,如果写了600~900字,干脆直接做成word档,归类好最重要,B5 大小,并不是特别好收藏,纸张有易损毁的危机。
事情的快与慢,并非一定是慢一定出细活,也不是慢才能做出脑图,归纳事情,如果事情有更快的方式,不需要特别慢来做,慢只是厘清思考逻辑,所以知道先后需顺序,分析步骤后,即可加快速度来执行。先慢才能快,慢后更要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