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小说写男女之间与性有关的感情和行动,写实小说描绘一个特定时代的环境与人物,《三国演义》与《水浒》一类小说叙述大群人物的斗争经历,现代小说的重点往往放在人物的心理过程上。
——这是金庸在小说集“前言”里写的。“人物的心理”并不是金庸一家之言。
不可否认,现代人个体能接触到的人事物比以前多得多,听的看的也多的多。然而所谓的洞悉心理活动,大多还是局限得很吧,一时一事,一人一物,也许反不如古人深刻。“衣带渐宽终不悔”“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并非偶然、巧合,也许因为闻见不多,反而有足够时间深入,反而更能剥开表象,触碰本质?所以“心理活动”的意义,能跳到哪里去呢?
王静庵所谓“暗合哲学家、科学家的研究结论”“暗合真理”,难道古人就不能有理?古人的认识大多是有一定的局限,但今人就没有局限了么?石器和青铜器就是很好的例子:石器时代的古人一样有不朽的创造力,青铜器也无疑更为先进——你怎么能说这块用来割肉的石头,设计上暗合了我们今天使用的刀子呢?
我想人们孜孜以求的,或许不过只是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事物的发展规律。探访“心理过程”只不过它想来有些近似“事物的发展规律”,但终究只是“像”。也许人们有意识地希望可以建立起某种“规律”,才会觉得“心理活动”有研究意义吧。如果再冠以另一个说法——“人性”,听起来更无疑非弄清楚不可了。
“人性”有用么(东方人的说法)?有。西方人的看法是:“人性”存在么?存在。同一个问题因为不同的切入,结果西方人大多“顺人性”,而东方人却一直想“逆人性”。一个认为发展发扬才是进步,一个觉得约束和控制才是文明。
是不是因为这样,才造成诺奖对东方人的冷淡?
但是殊途总是同归。“用”与“存在”虽然思路不同,结果不同,但效果却还是落在一处。因为大家都是人,都会想自己要何去何从,都在生与死之间迷茫,感慨,幽思……
再回到这个“心理活动”的问题上。a车和b车在十字路口发生车祸,可以有许多个版本吧?每个版本有不同的人和事,不同的人和相同的事,或者相同的人不同的事,许多人和事构成千百万种不同的心理活动,最终然并卵。马云每天也有许多心理活动,全都一五一十告诉你,还是然并卵吧?所以说“心理活动”甚至都不会有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