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傑克 • 康菲爾德:禪修也有坑

傑克 • 康菲爾德:禪修也有坑

作者: YF你怎么看 | 来源:发表于2017-08-01 11:25 被阅读0次

在修道生涯裏,我發現了注意到自己陰影的重要性,

因為它是修行中,屬於我們自己的未知區(unconsious)

身為佛教內觀(vipassana)禪修教師,

我自然對禪修的價值有甚深的信念。

密集禪修訓練能幫助我們解決虛妄的疏離感,

產生強烈的內觀,並做某些深度性的治療。

不過禪修仍有它的有限性,我不想從理論上 ,

而是直接從內心來談自己的體驗 ,

有些人經歷傳統心理治療之後,轉而求之於禪修方法。

他們雖然發現心理治療是有效的,

但其有限性促使他們追求精神的修煉。

而我恰好相反,我是從泰國和緬甸道場所提供的訓練中

獲得極大的利益之後,發現兩件值得注意的事。

第一件是:

我生命中絕大部份的難題,即使是深刻的禪修也無法觸及到,

比如孤獨、親密關系、工作、童年的傷痕以及各種的恐懼。

第二件是:

我停留在亞洲期間,遇到過幾十個西方的出家眾

還有很多東方的禪修者,在他們的生命裏,

大部分並沒有受益於禪修 ,這當中,極少有例外的。

很多人具有深度創傷、神經失調、恐懼、憂傷,

而時常用精神修煉來掩蓋或逃避他們有問題部份的自我。

當我回到西方研究臨床心理治療,並開始教打坐時,

也觀察到類似的現象,來參加為期三個月的禪修學員當中,

至少有一半的人不會做簡單的“直觀”(bare attention)練習,

因為他們負荷了太多未妥當處理的哀傷、害怕、

創傷以及過去未完成的心事。

我也曾經觀察過最成功的一群禪修者──

包括資深的禪宗和密宗徒眾──

他們都已到達深度的禪定並且對無常和無我有深觀。

即使經歷過很多次密集式的禪修,

他們中大部份的人在生活中仍繼續面臨著

相當大的困難和明顯的執著 ,以及無法處理的意識問題,

像害怕、工作上的挫折、人際關係的傷痕以及心靈的閉塞。

他們不斷地請教如何將佛法實踐在生活裏,

並繼續回來禪修班尋求幫助和治療,

但是靜坐本身強調專注和放下,它往往提供了一個隱藏的方式,

一個將靈性與身心痛苦徹底分離的方法。

這些問題也存在於大多數教內觀的老師,

我們當中有很多人一直過著並非協調統一的生活,

即使曾經歷精深的修行和最初的“開悟經驗”,

我們的靜坐修持所留下的,

仍是生命中一大片區域的無明、害怕或不調適。

到目前為止,或是最近,已經有很多美國的內觀指導老師

接受心理治療以解決這些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二十多個最大的禪修中心當中,

無論是禪、密、印度教或內觀中心,

大多數已親身經歷了這一場劇變,他們把注意力轉向自我教育,

解決權力欲、性、不誠實、藥物濫用等問題。

我們若想找到真正的解脫和慈悲,該學習的是什麽呢?

有助於我們修行的幾點結論是:

(一)對大多數的人們來說,禪修並非萬靈丹。

它頂多是到達開悟和覺醒的整個修道次第中一項重要環節而已。

以前認為禪修能引導我們升華到較高層次,

即較廣泛而遍存的真理世界裏,而所謂的心理學、人格分析

以及我們自身的“小舞台”乃是與禪修毫不相干,屬於較低層次的。

縱然我也這麽希望著,但是經驗和現實的不可分割性卻無法如此。

我們若想止息煩惱與痛苦,追求解脫和自在,

就不能把我們生命中這兩個層次劃分為二。

(二)我們對整個身心各種不同區位的覺察是呈半局部性的。

對於某個區位的覺察未必能導至其他部位的覺醒,

尤其當我們的害怕和受傷很深時,這種情形人人皆同,

不論是擔任教師或當學生的,因此,

我們時常發現有些禪修者對呼吸和身念處有深刻的體察,

卻對受念處(感覺)淡然無知;也有一些人雖然了解心念處,

卻對它與身體(身念處)的因果關係不靈光。

只有當我們願意直接將注意力投註於每一個痛苦的角落時,

那個部位才會覺醒過來,這並不意味著,如很多人所擔心的,

是執迷於個人過去的往事,相反地,這正是學習如何去面對它們,

以便從過去巨大而痛苦的情結中真正解脫出來。

這種治療工作通常在與他人有心理治療的關係之下效果最好。

(三)禪修和精神的修煉很容易被用來壓抑和避開情感,

或者逃避生命中痛苦的部分,我們的痛苦是很難去觸摸的,

很多人排斥去面對他們的人格和心理上的問題,

這正是造成他們煩惱痛苦的根源,真正地去體驗我們的肉體、

過去的遭遇以及自身的有限性,其痛苦是如此地強烈,

它甚至比在靜坐中業識所現行的苦還來得強。

我們都害怕面對自身的苦楚,因為我們還沒學習到,

它是修行上,促成我們打開心窗的素材。

我們必須正視整個生命,並問自已

  我在那些領域是覺醒的?

  而在那些領域是逃避躲藏的,

  我藉著修行在隱藏嗎?

  我在那個區域是明了的?

  而在那個區域是害怕、糾纏、

  還是不自由的?

(四)心理的成長有好多領域如哀傷和其他未了結的心事,

溝通和成熟的人際關係,性問題和親密關係,

事業和工作困難,特定的害怕和恐懼,童年傷痕等等,

然而就整體上而言,西方的心理治療在這方面要比禪修更加迅速而且成功。

對我們生命中這些艱難的層面,

不能只是將它冠上“個人的芝麻小事”而一筆勾消,

弗洛伊德說,他要幫助人們好好地去工作、去愛他人,

假使我們不能好好地相愛,在世界上做些有意義的工作,

那麽我們修行做什麽用呢?禪修在這方面的確有所幫助。

然而假使你靜坐了一 段時間 , 發現仍有心事尚待解決時 ,

就應該去找個好的治療師或尋求其他方法 ,

把這些問題弄清楚 ,當然,也有很多素養平庸的治療師

以及技巧有所瑕疵的咨詢方法,正如學習禪坐,

你必須尋求最好且有效的方法。

很多超越了四、五十年代傳統心理治療的新療法

已經被研究發展出來了,它們都本於深厚的精神基礎,

像精神分析法、芮克呼吸法(Reichian breath),

以及超個人心理學(transpersonal psychologies)。

最佳的治療法,正如最好的禪修法,

乃是運用覺察的方法去治療心靈,

它不太把重點擺在關切我們的往事,

像害怕、執著以及怎樣去解決這些問題上面,

而是引導我們在虛妄錯覺、執著和不必要的苦惱區域中產生覺醒。

透過某些超個人心理學的方法,

有時候可以深刻地體驗到無我和去掉執著。

(五)這是否意味著心理治療可取代禪修呢?

絕對不是!心理治療亦非終極解決之道。

我們應該在意識(consciousness)上下手才是!

而意識乃是呈螺旋狀在提升的,你若想追求解脫,

我要告訴你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

精神的修煉是呈周期性的輪轉逐漸在提升。

內在的升華需要具備禪定和寧靜 ,

而外在的提升則必須將禪定體驗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

並且由與他人深刻的關係及心理治療的互動中獲得幫助。

任何階段的修行都必須具有禪定的基礎,

方能逐步去體驗過去心靈的傷痕和家庭往事,

而由其中大捨大離,乃至於體驗空性,

接著才能再度面對更深層的隱密性的問題,

在整個修道次第中解決所有這些層次的問題是有可能的,

唯一需要具備的是,必須有勇氣去面對整體所呈現出來的艱難,

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找到深刻的治療,

為我們自己,也為所有的人類。

簡單的說,我們必須把我們的慈悲擴充到所有的生命中。

正如禪宗的牧牛圖,精神修煉的歷程帶領我們深入叢林,

又再度將我們引進鬧市,直到我們找到了慈悲,

並且令所有眾生的心靈都解脫自在。

相关文章

  • 傑克 • 康菲爾德:禪修也有坑

    在修道生涯裏,我發現了注意到自己陰影的重要性, 因為它是修行中,屬於我們自己的未知區(unconsious) 身為...

  • 邁克爾·傑克遜:30周年慶典 CBS

    中文名稱(Chinese name): 邁克爾·傑克遜:30周年慶典 別名(Alias): 邁克爾傑克遜30周年獨...

  • 邁克爾·傑克遜:30周年慶典委員會

    一、邁克爾·傑克遜:30周年慶典委員會 (Michael Jackson: 30th Anniversary Ce...

  • 《摇滚学校》给大人看的摇滚童话

    奈德,你死得好惨啊! 噢,不是奈德史塔克,是奈德菲克,假的奈德。自然奈德菲克也没有死,而且还在生龙活虎地大喊着摇滚...

  • 惮心修悟

    禪心修悟:禪是一种態度,一种態勢。是修行的姿勢。心是禪的根据,是修的主体,是悟的源泉。修是禪的經過是,是心的行爲,...

  • 闺蜜时光 侃大山

    【禪修】一人去深山找禪師問道。 禪師問:「你到這兒來幹什麼?」 那人說:「我是來修佛的。」 禪師答:「佛沒壞,不用...

  • 【隨手譯】穿過哈貝馬斯的書房…

    尤爾根·哈貝馬斯鄭作彧·譯 譯者前言:這是德國蘇爾康普出版社的官方圖書資訊網Logbuch Suhrkamp,在2...

  • 大学:彰显明德

    《康浩》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俊德。”皆自明也。 《康浩》说...

  • 禅的修法

    古代禪師的棒喝,那是在教禪;禪者的揚眉瞬目,那也是論禪;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這是在參禪;趙州八十行腳,這是在修禪;...

  • 观照的奇迹|一行禅师|第三章穿越時空的迷思之二

    禪修並非模仿,而是創造。只會模仿上師的禪修者不可能有什麽成就,這道理一適用於烹飪或其他方面。成功的禪修者在日常生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傑克 • 康菲爾德:禪修也有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lhj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