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不可避免地会将自己的社交行为的是非标准衡量准则用在孩子的行为上。而对于孩子来说,向有鉴定信念的人学习时有益处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或者家长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我们的期待应该与孩子的能力相符。
我们确信什么事对的,什么事错的,那是因为我们在童年的时候已经了解了。然而我们的“直觉”往往与缜密的儿童研究像抵触。那是因为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对于学习的内容不加批判,也没有自己的理解。我们作为成年人所认为的许多“正确”或者“正常”的态度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习得的。
当我们自己知道自己的特殊偏见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会进行更准确的观察以及阐释。
当我们看到两个孩子在一起,其中有一个孩子被同伴拒绝,我们会自然的去保护这个孩子,而看到一个“小霸王”的时候,我们会要求他去表现“友爱”。我们还会对孩子之间的身体的对抗不安,甚至有点害怕,然后我们会采用“公平”的奖赏或者惩罚。
我们观察到,孩子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孩子属于“炫耀型”,有的孩子属于“转横型”,有的孩子属于“霸道型”,有的孩子属于“不爱运动型”,有的孩子属于“爱打小报告型“-------我们对于不同类型的孩子,都会以各种形式去制止,但是我们的制止是正确的吗?还是这种制止更多的是为了平复我们自己内心的纷扰。
事实上我们对于孩子的不合群,或者亲社会的行为,我们不能保证自己处理这些行为的方法是最有用的。
我们是否认为孩子所有的微笑都意味着快乐?
我们是否认为孩子所有的眼泪都意味着痛苦?
我们是否认为吵吵闹闹的打斗比安静、聪明的回避更伤害别人?
我们是否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
比如说,两个在秋千上彼此微笑的孩子之间发生了什么?这是两个害羞的孩子刚刚萌发的友谊,孩子两个淘气鬼耍的小阴谋?两个在角落的孩子,有着说不完的话,他们之间正在发生什么事情?他们是在寻求彼此的帮助吗?还是激发刺激?我们是否能够确定引发冲突的事物和人?每一次打架是否都是坏事?
我们需要不停的问自己,我们的课堂中的孩子是否都有朋友?所有的友情对于孩子都是有利的?是否有些孩子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需要老师的特别关注?
所以我们要想了解儿童正在做什么,我们必须学会摒弃“儿童应该怎么做”的观念去看待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