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相信/没有种子/植物也能发芽,我心中有对种子的信仰。让我相信你有一颗种子,我等待奇迹。”——梭罗
作者|谢丹儒
相信很多人的愁苦在于没法选择家庭,于是原生家庭的和解成为一大问题;而“大人物”的目光早已从原生家庭的问题上转移到了时代,于是没法选择时代成为了新的苦闷。
我们总说要活出真实的自己,要学会直面自己,直面现实,我们总说要学会长大,学会成长,其中接受现实似乎成为了最大的阻碍。
年轻时,好研究,听多了形形色色的故事,见过三三两两的人,看过许许多多的书,然后自然而然发展成为迫不及待地想要发声,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但,说真的,那时的自己真懂什么呢?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才华,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在同龄人之间进行比较,在父母或严厉或溺爱或关爱中远行……那时的自己,总以为世界很大,可以轻易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却不知,一路走来,跌跌撞撞、磕磕碰碰、捶打磨砺……届时,心中对种子的信仰,它还在吗?
这一期,我想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那颗“种子”——是的,诚如梭罗诗里说的:“我不相信,没有种子,植物也能发芽,我心中有对种子的信仰。”
1.《写在人生边上》,作者:钱钟书
这是一本不厚的集子。由杨绛先生亲自收拾、挑选、编订的几篇散文,成为一集。另外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杨绛先生自己也有一部书《走到人生边上》。这两本书如果不注意看,很容易以为是同一本,我就因此“买错了”。那么,关于这本书好在哪呢?我认为主要好在它不厚,好在它真诚,好在它从容,还好在它有趣,以及好在它留下了好多的空白。喜欢读《培根随笔》的人,不容错过。钱钟书的文笔从《围城》可见一斑,但他的视角、思想、精神、幽默、从容,在《写在人生边上》中得以展望,尤其是那份恰到好处的留白,点到即止,意犹未尽,值得一读再读。虽不厚,但就像人生是一部大书,真的很大,很辽阔。
2.《北野武的孤独时刻》,作者:北野武
像一个忘年交老友的亲切交谈,循循善诱,把目光从当下转移到更关切“人”的核心主题:衰老、孤单、独立、生死、“老龄化”等。在读《北野武的孤独时刻》的过程中,你很容易联想到一个可爱可亲的老人形象。书中,他用直白的语言,以深入浅出、入情入理、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关于一位“不良老人”的处世之道和人生箴言。“不良老人”很有意思,比如跨界,比如倔强,比如认为衰老和孤独是残酷的,又比如搞笑。书中,北野武的搞笑特质通过一个个严肃的话题,于搞笑中寓教于乐。很好读的一本书。甚至,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想到:“如果人生真就这样,那么也太轻松了,别害怕!”
3.《人间值得》,作者:中村恒子
就像书名,人间值得。如何去生活,要去过这样的人生,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人生,90岁仍未退休的心理医生奶奶想跟你说:“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地接受每一天。”也就是说,自己的事,不用表示给谁看,你只需要对自己交代。书中的内容很浅白,有种淡淡的温暖的触动人心的力量。同时,它还是一本贴近生活且富有“生活哲理”的小书。工作、爱、人际关系、幸福、死亡等重大课题,在老奶奶的陪同下“走完”,让我们得以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重新拥有热爱生活的勇气。在书中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她对“种子”的呵护,这是一颗童真的种子。很美好,很迷人,很温暖,很治愈。
这一期的推荐就到这里了。
说点题外话:
很多时候,我在想,假使人生真是这样,人生是一部大书的话,我在书中留下的都有什么呢?我给出的答案又会是什么?
我曾经说过,人生不是选择题,而是问答题,缘起于“问”。是的,有多少“问”就会留下多少颗“种子”,总有一天这些种子会发芽、生根、长成庞然大物,然后在某一天里,内心的声音会突然响起。届时,不要惊诧,也别害怕,那是又一次“看见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机遇。
读书,读自己,见众生相。在书中,我们的心迹旅程多出了许许多多的风景,许许多多的人,他们的答案或多或少在我们心中留下各式各样的种子,最后种子能否发芽、生根、成长,最终得落实到自己,也就是说,仅供参考。自己的人生以及活出自己,它的先决条件一定是从自身出发,以自身的条件出发,然后去抵达属于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方向。书是重要的,因为它让我们得以“看见”更多的可能性,让我们得以“拥有”更多的选择项。同时,它还将重新联结起人与人、思想与思想、精神和精神的紧密联系,让我们得以知道:我们并不是一座孤岛,我们还有同类,我们都属于大家庭的一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