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分明。职场可以有朋友,但涉及公事必须公办。做事不掺杂感情,只讲程序和规则,是对职场友情最好的保护。
一些人,总是感情用事。觉得私下是朋友,公事上就必须讲交情。殊不知,生意场上无父子。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角逐的是利益,依仗的是心机,哪里还有感情和私交的立足之处。
公事公办是最好的。为什么必须公事公办?一则作为公职人员,职责所在,容不得讲私情,营私舞弊必然会受罚。
二则不能把私人之间的纠葛和牵扯,移情到公事之中。大家都讲规矩,大家都按规则办事,才能让大家都受到规矩和规则的保护。
把感情带到工作中,是最不成熟的表现。有经验的人,是极其忌讳在公事中讲关系走后门的。
按照程序和规则办事,大家都轻松,彼此也不相欠,公事分明,私谊才能不掺杂质,才能长久。
不讲规矩,都想插队,都想走后门,搞得乌烟瘴气的,其结果大家都没有好果子吃。
有个破窗效应很是有启发意义。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
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记录设备都还没陈设好,停在纽约布朗克斯的跑车就已经出现第一组“破坏者”,并且想私吞这辆跑车。
爸爸吩咐妈妈清理车厢,自己则动手拆电瓶,不忘提醒儿子查看置物箱。来来往往的不论开车或行走的路人,都停下来在这个拆除大赛中抢走车子上任何值钱的东西。
紧接着重头戏来了,一位“破坏者”在有系统地拆卸后,成功扒走这辆置于纽约的跑车。
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人们路过、开车经过它,看着它,整整一个星期,竟然没有任何人对它“下手”。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一间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
一面墙上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而在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产生从众心理)毫不犹豫地随地乱扔垃圾,丝毫不觉得羞愧。这就是“破窗理论”的表现。
蓄意破坏职场中的规则与程序,无异于打破了一扇窗户,势必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让公信力坍塌,最终大家都受到伤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