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写育儿文了,今天是因为给孩子打的一通电话
上周,孩子跟着爸爸回老家了,孩子五岁半了,这五年多了,娃爹忙着赚钱养家,基本上没怎么陪过孩子,当然,也不知道带孩子的心酸,这次,因为身体原因,提前辞了工作,一个是想回家陪陪父母,一个也想好好跟孩子亲近亲近。我思考再三,最终同意了,就当来一次迷你版的《爸爸去哪吧》
那天,一接通电话,奶奶就迫不及待的告状:这孩子不行,拿啥东西都不知道让(客气的推让,类似“给你点?不要不要“这种)一下,这不,你妈给你电话了,你把你拿的好吃的,给你妈,看你让不让。
小伙子一脸蒙圈,靠在爸爸怀里,咔咔咔的啃零食,迷茫的看着我,仿佛在说:隔着手机屏幕,我喂妈妈也吃不到呀,我赶紧说:不用让,妈妈不吃。
然后,也没考虑奶奶面子,既然她当着我面这么教育我儿子,那我也直接就说了:儿子,不用让,别人想吃会自己问你要的,如果要了不吃就像狼来了,以后都不用给他了。
其实我真的蛮讨厌老一辈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的,看似慈祥的说:来,给爷爷/奶奶吃一口,孩子给了,又笑眯眯的说:爷爷/奶奶不吃。
这……
下一次你觉得孩子还会给吗?给了你不吃,不给你又道德绑架说孩子不懂事,咋滴,孩子的东西还不能自己决定自己做主了,这么欺负小孩儿吗?
所以,从我家娃懂事起,我就不厌其烦的跟这种“讨要”的人说不,讲道理:别这么逗孩子,孩子会认真的,你要了你就接住,你不要了就别开口
回头再对我家娃说:你喜欢的你的东西你有权利决定给不给。我不想他因为某些人说不谦让不礼让而委屈,他虽然小,但是他也拥有说不的权利。
而且,你要我给了,结果你只是逗我玩,我感觉有点受骗,不爽,你要我给了,你接着了,我失去的如果是我心爱的东西,会想着还能不能要回来,要不回来更难受,这么拉扯的事,何必呢?!
其实我也是个耿直gril,特别不喜欢这样虚假的礼让。
前段时间娃爹住院,我去看他带了很多水果,同病房住着一个叔叔说不清楚他是什么病,我给娃爹准备水果的时候就犹豫了一下,没敢贸然送他。
刚吃完没多久,隔壁的阿姨拿了同样的水果,说:我就不让你们了哈,我赶紧说,不用不用。实在没必要嘛~
后来冬至,娃爹身体逐渐恢复,我就回家看看孩子,顺便煮了饺子,这期间和老两口已经很熟了,也知道他的病因,她也经常说她们家孩子不会做饭,老大姑娘家还有事儿,老二姑娘自己都是吃的外卖,说要给她们点外卖,还被阿姨拒绝了。就想着多做点给她们带过去,一起过个节。没别的心思,就一顿饭而已。
阿姨那个推辞啊,我当时就在想,能不能简单点,毕竟同一个病房,关系都这么好了,大家也都知根知底的,这也是顺手,反正都要吃。可能我也单方面的多事,只是看着和我父母一般大的老人在医院受罪,忍不住想对他们好一点。给就是给,没想着客套。最重要的是,我们马上要出院了,有些举手之劳,便利他们的事能做就做点吧。
听到今天奶奶的话,我又想起了这个阿姨,我就发现这种客套推让真的有点渗入那一代的人心里,我妈也这样。可是意义在哪,孔融让梨?中华美德?也未必吧,哪些大的让着小的,女娃让着男娃等等,被迫学着礼让的人真的甘心?
不过,这样的尚且能接受,接受不了的就是前面说的“逗你玩“,遇到了就真的想两句国骂了。
有的时候,大人说的不懂事,未必是孩子的错,你存了逗弄之心就不要怪孩子不信任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相互的。
所以不要把大人犯的错,最后推回到孩子身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