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小寨天坑

小寨天坑

作者: 2560ee8b7047 | 来源:发表于2017-12-14 23:03 被阅读59次

    你一定记得《冰河世纪》里那只执著的松鼠,它每次藏橡果都会引发一场意外的地质巨变。从冰期动物南迁到间冰期气候回暖,再从大陆漂移到星际碰撞一应俱全。可是,你一定想不到,那时候,在中国重庆的东北方向,世界上最大的岩溶地貌景观——小寨天坑正悄然孕育。

    这座世界级景观到底如何呢?

    坑口风景

    站在九盘河右岸的山顶上俯瞰,便可以看见藏在几座山峰之间的小寨天坑。如刀削的峭壁组成圆形的坑口,尽显雄伟险峻中的柔和。

    唯一一条与外界连接的小路,从天坑东北方向的峭壁上蜿蜒至坑底。这条2800余级的石径小道,仿佛通往另外一个世外桃源,走在路上不时会遇到一些修路的工人,他们用细腰竹背篓运送修路材料,一步一步沿着小路徒步往返,累了就用木杵支撑着歇息,赶路时木杵又变成省力的登山杖。

    站在坑口往下看,绝壁如削直插地下,深不见底,令人炫目也向往不已,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洞穴探险科考队。

    1994年8月中英探险队第一次踏入小寨天坑,发现天坑内还有众多比地面上的天坑景观丰富,这里成了探险家心中“世界一流的魔幻式洞穴群”。

    二十多年来,它吸引了英国、美国、法国、爱尔兰等各国探险队不断来此进行科考探险活动。他们的探察发现,原来它所在的岩溶水文地貌系统,流域面积相当于3921个足球场那么大,足足有1600米落差。天坑深662米,容积量达1.19亿平方米。

    由于容积空间巨大,千多种植物、数十种动物都栖居在这里,这些足以说明,它是一座条件极好的岩溶天然博物馆和科学研究基地。

    它还曾被人们传为“外星人的地球工厂”、“陨石留下的巨坑”,也被当地村民认为它是护佑世代的“神坑”。

    相传三国时期,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驻守在此的土地神念他重情重义,在他身后施法,变出这个大坑阻断追兵,让刘备有了充足的时间,才摆脱追兵。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附近的村民常扶老携幼进入坑中躲避山匪。

    坑内的秘密

    坑里有很多野桃树,除此之外,天坑本身也是个植物宝库。依据《中国植物红皮书》统计,小寨天坑一带已发现植物有1285种,有很多都可以食用。用当地人的话说,天坑种什么长什么。在植被繁盛的小路上穿行,不禁惊叹自然给予这里太多的厚爱。

    从坑口往下走大约400米左右处,有一座莲花观音洞香火不断,相传是南海观音菩萨曾在此聆听释迦牟尼讲经说法,现在住着一位云游到此的道长,洞中有六个莲花瓣状钙华梯池,池中可见暗河的鱼,中洞洞顶倒挂一朵硕大的钟乳石莲花。

    钟乳石、钙华梯池、暗河都属于喀斯特地貌中的不同表现,这些都是天坑形成的重要例证。

    《冰河世纪》系列的地质演化事件正是发生在地球第四纪,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与这些变化恰好吻合。

    它是水与岩石的一场漫长的较量。简单地说,有溶蚀力的水遇到可溶性岩石进行作用就有了喀斯特地貌。

    千万年的地壳沉积形成厚厚的岩层,规律的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形成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而那些因为藏松果意外引发的地质变化,则加速了水流速度,也加速了对岩石的溶蚀。在不断的板块运动中,地下水形成不断形成落差,形成暗河,逐渐建立起庞大的地下水域,当地壳部分不能承受压力时,就出现了塌陷和加速的溶蚀。

    在天坑形成过程中,地下暗河流域速度增加,同时加速影响了山峡峡道的岩溶侵蚀速度。

    《冰河世纪》系列从地质科学角度来说,也是一部喀斯特地貌形成史。因此,岩溶科学家们认为小寨天坑是地球第四纪演化的重要例证,也是长江山峡形成的重要成因。

    它经过数十万年漫长地质演化而来,还记载着地球物种的变化、土地的生长,是众多物种的自然庇护家园,理当我们珍惜。

    坑底

    顺着石径小道往下,来到300米深处的一级台地,曾有人在此隐居,如今已难寻踪迹。继续往下,来到四百多米深的二级台地,与一级台地截然不同,坡地上草木丛生,野花烂漫。站在坑底抬头仰视,只见蓝天好像一轮圆月,难怪诗人也沉醉这坑底深处的诗意,认它做大地之眼,想要阅尽风云万千。

    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面积分布最广的国家。我国早晋代就有关于岩溶地貌的记载。户外驴行鼻祖徐霞客也曾痴迷喀斯特地貌,他游遍大江南北后,就专程去了广西、云贵一带,考察喀斯特地貌的同时,还对其成因、气候、植被、水文等进行了详细记录。他的《徐霞客游记》也成了世界上最早详细记录喀斯特地貌的书籍。遗憾地是可能那时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他没能到川渝一带一睹这里的喀斯特地貌。

    在2001年之前,它只是小寨天坑的专属名字,类似的溶岩地貌在各地有不同的名字,比如“龙缸”、“石院”、“石围”或者“岩湾”这样。

    在2001年,天坑被岩溶专家朱学稳作为喀斯特专用术语提出。2005年,国际喀斯特界将这一类地貌正式命名为“天坑”。于是,天坑(tiankeng)继峰林(fenglin)和峰丛(fengcong)之后,成为第三个由中国人定义并用汉语和拼音命名的喀斯特地貌术语。

    总的来说,它分为地面上看得见和地底下藏起来的两大类。具体表现一共有十多种,天坑只是其中一种。

    小寨天坑还有很多兄弟姐妹,比如它附近还有由6个天坑组成的天坑群;重庆云阳的龙缸、武隆的天坑;四川兴文的小岩湾;广西乐业大石围;更远的还有伯利兹大蓝洞、美国阿拉巴马州永不沉没之坑等。

    其他的喀斯特家族著名成员还有:张家界武陵源、四川的九寨沟、贵州的织金洞、广西的峰林、云南的石林、肇庆的七星岩、越南下龙湾、俄罗斯乌拉尔山区、前南斯拉夫迪纳拉山区、阿尔卑斯山区等。

    也难怪,国际洞穴协会主席安迪·伊文思曾说,这里的地下世界远比地面上的世界精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寨天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lol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