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012112/1e3b720df1223b68.jpg)
前几天,一条女儿给爸爸颁奖的信息在微博被网友火速围观。网友盛赞:这是女儿给爸爸的最高荣誉。
原来,7月15日傍晚,七岁的小女孩目睹爸爸在江边救起一对落水的母子。
小女孩是既自豪又感动,说:爸爸非常勇敢,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为给爸爸一个惊喜,她策划了一场家庭颁奖典礼:给爸爸带上红领巾,颁发了自制的奖状和奖牌。
从父女两人的举动,不难看出这是一个非常有教养的家庭。小女孩在父母一言一行中,感受着榜样的力量。父母的榜样与身教,必将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正面深远的影响。
相反,也有一些有些家长不仅没有做到榜样的例子,反而在公众场合的行为给孩子树立了相当负面的形象。
7月14日,上海迪斯尼乐园内,一名8岁男孩碰到了一名女孩的臀部。因为是敏感部位,女孩说了男孩几句。男孩妈妈听到后立马发飙,大骂并打用帽子追打女孩。
在被人拉住后,还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说:我就打,关你屁事啊!
之后转身用手指指着女孩继续开骂。
小男孩可能真的是无意中碰到了对方。本来在这样的场合,这位妈妈应该是真诚而有礼貌地跟对方道歉,说“对不起,不小心碰到了”,以避免纠纷。
但是她的粗鲁行为却引起了轩然大波,给孩子做出了一个很不好的榜样:将来我遇到这样的事,我也可以通过发飙打骂来处理。
熊孩子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教出来的!有这样的父母在一旁“言传身教”,不难想象,若干年后又多了一名熊大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3012112/f66f34b6e021d177.jpg)
武志红老师说:孩子有问题,父母先自省。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面镜子,孩子从父母的身上学习、吸收,然后成长自己。
网上有一份家长性格与孩子日常行为对照表。翻译一下的意思是:
家长缺乏同情心,孩子会冷漠、不懂是非。
家长爱批评别人,孩子也爱指责他人。
家长刻薄、挑剔,孩子会喜欢事事抱怨。
家长自私自利,孩子也会自私,不懂体谅他人。
家长易冲动,不好好与人沟通,孩子也容易感情用事。
家长喜欢暴力,孩子也暴力十足,爱用暴力解决面对的问题。
孩子刚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他没有任何的认知和习惯。他对世界、人生、人的认识以及生活习惯、思考方式都是来源于生活中观察父母的生活。
孩子可以通过观察、听他人讲述来学习模仿家长的行为。
我的堂叔是个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的人,在家乡的小镇里没有人敢惹他,是镇里一霸。
在他的影响下,堂弟也喜欢打架。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打遍学校无敌手。
老师批评教育他,他照样叫嚣:你敢动我试试,我让我爸揍扁你!
如今堂弟年纪轻轻就像堂叔一样,成了新的本地一霸。常因打架斗殴被派出所“请”去“喝茶”。
所以,你什么样,你的孩子就会长成什么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3012112/e6d43ca02468189c.jpg)
孩子是在一件件生活的琐事中成长起来的。家长的言行也在日常小事中影响着孩子的三观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能拥有良好的品行,比如正直,谦虚,善良,乐观,积极等。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们先来看看古人孔子的弟子曾子是怎么做的: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跟着她。
曾夫人说:“你回去,我回来时为你杀猪。”
孩子听后很高兴,果然不再闹跟着去。
曾夫人刚从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拿着刀要给他儿子杀猪吃。她连忙阻止说:“我不过是开玩笑罢了,你居然信以为真了。”
曾子说: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
最后曾子把猪杀了,给孩子做菜吃。
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身教重于言教。
生活中,家长们往往却做不到。曾经看过一个新闻:
孩子妈妈在给儿子洗衣服时发现一张银行卡。经过一番引导,孩子说出是捡到同学的卡。
妈妈教育了小星,告诉他这样的行为不对,但自己却询问了密码(孩子曾帮那位同学取过钱),随后就取光了卡里4万块。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像曾子一样,给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积极的榜样。在教育孩子怎么做时,自己必须做到言行如一。
![](https://img.haomeiwen.com/i3012112/f5d8da50ec93d2d5.jpg)
上海一位市民的行车记录仪拍下了一个暖心的画面:
坐在后座的孩子,顺手将酸奶盒扔到车外。父亲看到后随即下车,批评教育孩子,并将垃圾捡回了车内。
正视孩子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如果孩子做错了,家长请用行动告诉孩子该怎么做。
曾经听朋友分享过一个与孩子一起帮助他人的经历。
有一次她和7岁的孩子外出,突然乌云密布,她连忙骑着车子带孩子往家赶。走到一个长坡上,看见一个老人家推着三轮车艰难前行。一阵大风吹来,老人忙著扶住车子,放在后座的一筐玉米倒了下来,滚了一地。
朋友看着很不忍,连忙靠边停下车子,带着孩子一起帮老人把玉米捡起来。然后冒雨一起帮老人把三轮车推上了长坡。
朋友说:那天推车子上坡很累,又淋了雨,可是孩子却很开心。
因为带孩子帮助有困难的人,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孩子能够真切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都是些小事,可是生活就是由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组成的,孩子也就是在这样的点滴中成长起来的。
孩子的教养也是在家长面对这样的日常小事,作出的反应中潜移默化养成的。
杨澜曾在采访中说道:“做父母并非易事,身教比言传更有说服力,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如果自己充实、快乐,有责任感,有情绪管理能力,孩子会模仿你。”
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像杨澜说的那样做好自己,然后像7岁女孩的爸爸一样,用行动影响孩子!
作者:两把刷子学员:毛豆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