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吃药。”
“妈妈,姐姐吃药,我不吃药。”
弟弟坐在沙发上,斜眼看着我在他的杯子里冲感冒药。
我晃荡着杯子时,弟弟走过来了。
“妈妈,我要吃药。”
喝一口,笑甜甜望着我。
“妈妈,药真的好甜呀!”
三口两口喝完了,弟弟端着空杯冲我大喊:“妈妈,药喝完了!”
“爸爸、姐姐,我喝完药了!”
接着,弟弟又跟着我走进厨房。“妈妈,我感冒好了!”
一时哭笑不得。
这就是我们家3岁小老二的日常,又横又怂。
我有时很难理解他的脑回路,比如在喝药这件事情上,最最开始的时候,那是一个强烈抵制属于按着头皮硬灌都无法成功。结果突然在某一天好像转性了一样,不需要灌就可以喂进去了。再后来就可以自主地喝进去了,简直让我们大跌眼镜。
后来我发现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遇到一件不想做的事情时,一开始是又哭又闹各种反抗,等到浑身解数使完之后发现并没有用,就乖乖地接受了。而在接受之前的反抗期是一个漫长的拉锯过程,一旦我方有所退缩,他的反抗期就会延长很长很长。
所以在所谓“治”他的过程中,主要的操作者就是我和队友,爷爷奶奶每次根本就是缴械投降。
相比较老大,老二的情商真的更高一些。他更圆滑一些,当发现反抗无果时就会乖乖地配合,而不是像老大那样直接是硬扛,最后总是以挨揍屈服为结果。
不得不说,人的性格和命运真的是出生那一刻就注定了。比如我们对老二的关注度明显的降低很多,他自己玩的时间更多一些人,也因此做很多事情的主动性也更强。比如读绘本,他会主动拿着一本过来要求我们给读,而我们当时简直是老大的贴身老师,无时无刻不是陪着她玩。
其实这样也挺好的,每个孩子来到时间的时间不一样,环境也不一样,因此塑造的性格各异。这也注定了他们以后面对生活的态度和方式乃至能力都各不相同。
以前总是担心孩子以后的生活,其实老话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力培养好他们,为他们以后有能力做更优选择打下更好的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