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营进行到第四天,已经感觉脑子里的东西不够用了。可是,前面几天的内容写得又不出彩。在群里看到小伙伴们会按照点评官的意见进行内容修改。而我,每天只是把想到的内容整理出来,都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今天去把刻意练习这本书找来读。仅第一个概念,感觉就受益颇深。
练习不应该只是追求量的积累,应该带着自己的目的练习,给自己设置难度,走出舒适区。
最近一直持续发配音秀,今天下午打开时看到当日所发送的《安全感》播放量超过了400多次,粉丝也增加了几位。很好奇,正常都是几十的点击量,后来深度发掘,看到朋友圈有朋友帮忙转载。瞬间欣喜又担心。欣喜的是有这么多人看,担心自己配的内容中间有错误。
赶紧打开当日配的内容,从头听了两遍,还好没什么问题。之前都是每天配一篇,配的有些小瑕疵倒也不在意,想着先把量积累上去,把这个习惯养成,没给自己什么压力。
所以时而发挥很好,时而发挥失常。如果不赶紧修正自己的态度,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个作品,那配的时间再长又有什么意义呢。当我意识到这,把我获得礼物比较多的配音作品都再听了一遍,显然那几篇的内容里没什么失误。
所以现在开始,新增了目标,争取每周配音收获的喜欢比上周多一倍。当然很可能结果不会那么如意,但是目标稍微高一些,这样动力才会足一些。为了这份喜欢,至少不会允许把自己听着都不过关的作品交上去。
还有简书的文章,除了投稿,也不曾发到过朋友圈。以前只会输入,现在开始输出,整个人的状态还是懵懵的,总想着等稍微有些逻辑条理的时候,再开始发朋友圈。
但事实上如开头所说,才写几天,就有些混乱了。一方面怕修改后发给点评官增加点评官的工作量,好吧,这是借口;一方面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应该要改,才能逐步进步。
以前不知道要练习,到11月份知道要多练习。12月份以为只要投入了时间就好,没有在意如何练习才能更有效,又钻到新的胡同里了。
如果不是写作营要打卡,很可能又卡在这个环节。对于写作,我的内心驱动力一直不足,告诉自己说可以帮助梳理自己的想法,可是不实践,就不会有这次的机会,真的体会到自己的想法随着慢慢的梳理是可以越来越清晰的,对接下来自己的行为是有指导意义的。
才开始练习,这个收获就很让人惊喜。
怎么办,我好像越来越喜欢这样的练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