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下班是九点钟。对于是否关门回家,我还是纠结了一番的。中秋夜街上的人格外的多,周围店铺无一例外皆灯火通明,我提前下班似乎显得太不敬业了。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又来了一单生意,送顾客出门后我更加犹豫了——回家也没啥事,街上这么多人,说不定还有生意上门呢。
刚坐下翻开书,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我一看是媳妇发来的信息,她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问,你在哪?等了半天没有等到她的回答。不经意间扭头一看,一轮明月早已挂在枝头。还是平常的月亮,今晚的感觉格外不同。不同之处何在?似乎又说不出个所以然。一个遥远的星球,在某一日被人们赋予特殊的意义,竟然能影响到人的情绪。
回家。这个念头一起,我立马穿了外套,关灯下班。在店门外再次看了一眼手机,媳妇还没有给我回话。我猜想,她和儿子肯定还在她妈家里。这让我非常不高兴,如果是这样,他们在那里整整呆了一天。中午我也过去了,吃了几块羊肉,喝了一碗汤。中秋节的晚上怎么也不能像平常那样过吧?节日就该有节日的过法,平淡如水的生活时不时该有个小高潮才是。
回家的路迎着月亮升起的方向,清辉映照下的夜空异常地清明澄澈,恰恰因此令我顿生孤独的感觉。我非常清楚自己的性格缺陷,这一生也深受其害,却怎么也改变不了。也许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吧!这种多愁善感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我找不出依据,也许是多方面的原因吧。
最早关于八月十五的印象,就是父亲端着锅盔和瓜果去房顶“献月亮”。我们家乡有献月亮的风俗。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八月十五月亮升起的时候,用箩筐或者簸箕盛着自家烙的锅盔和瓜果,爬上房顶放在月光能照到的地方,这个过程就叫做“献月亮”。九十年代以前我们这里没有月饼,八月十五家家户户都烙锅盔,现在人们还是对锅盔情有独钟,街上有很多买锅盔的,也有人把锅盔和其他东西搭配起来当礼品送人。
小时候物质生活太匮乏,八月十五烙锅盔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生活条件好的家庭烙白面锅盔,还有南瓜和着白面的南瓜锅盔,条件差的家庭只能烙二面锅盔和玉米面锅盔。八月十五晚上锅盔被偷是常有的事。八月十六一大早就有人在骂街,赌咒偷锅盔的人生了孩子没屁眼,吃了偷来的锅盔得噎食病……话语极尽恶毒,可见对偷锅盔的人恨到了什么程度。
我初中在公社中学住校,同宿舍就有人在八月十五偷锅盔的。我这人胆子小,不敢干这种事,对于他们偷来的东西还是乐于分享的。那时候附近的村民来学校告状的很多,不单单是八月十五偷锅盔,平常也有偷馍馍或者瓜果的。同宿舍的人都守口如瓶,不单单是因为分享了赃物,更是把这当做一种恶作剧。
在煤矿我过了两个中秋节。地处深山的煤矿没有锅盔吃,偶尔有拉煤的司机会带来一些瓜果。那是相当稀罕的东西,往往是狼多肉少。记不清是中秋还是国庆,食堂免费供应一顿红烧肉,馒头花卷是需要掏饭票的。一九八五年的中秋我的印象很深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那天背会的。是从魏生智的书上抄来的,那本书撕的破破烂烂,他还舍不得借给我,我只好用笔抄了下来。
那天晚上我们坐在生活区前面的山头上赏月,别人都走了我没有走,我一直在默默背诵这首词。当时我的文化程度不高,还是被这首词的意境给吸引住了。那天晚上我的心情糟糕极了,只为了那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自那日之后,我上班途中唱秦腔的爱好变成了吟诵诗词。没有学到苏东坡的乐观旷达的处世态度,却把自己搞得悲悲戚戚终日愁眉不展的。
一九八八年是我人生的转折,本是春风得意时,却遇到了一位满身负能量的朋友。那时候没有负能量这个说法,而且当时我也不认为那是负能量,反而觉得他思想成熟,处事老道,对他佩服至极。那年的中秋我们在学校操场漫步了大半个晚上,直到熄灯号响了才回去。那晚上他一直在哭,为自己不能侍奉于老母床前而自责,我也陪着他流泪,内心全是“孝道”这个狭隘的想法。
这位老友不久后就申请退学了,年底退伍回了老家。他的做法对我震动很大,令我一度动摇了在部队呆下去的想法。多亏了我和二哥沟通的及时,在二哥的口中我才知道了什么是愚忠愚孝,我才知道孝顺父母的方式并不止端茶送水侍奉床前。
一九九四年的中秋儿子还不满一岁,这个中秋是在部队家属院过的。当时我的工资是两百六十多,虽然极度节俭一个月下来也所剩无几。那年的中秋,我在窗前放了一张桌子,摆放了一串葡萄和几个苹果,还有连队发给的四块月饼。当天晚上气温很低,我们把儿子用毛巾被裹住抱在怀里,息了灯相拥着看月亮。时常想起那天晚上,心中总被幸福溢满,年轻的心没有被世俗污染,活得满足,简单,觉得长相守就是最大的幸福。
自从创业失败之后,一直在为生存而奔波,对于节日也没有了兴趣。这些年开店更是没有了节假日,即使是春节也没有休息过整天,失去了必然也有回报,收入增加生活的改善是实实在在的。随着媳妇的身体康复,儿子大学毕业,各方面情况大有好转,节假日也逐渐回到了我的生活中。前几年每年春节飞机来飞机去,不是云南就是上海,也算是风光了一把。
自从老丈人走了之后,媳妇每天都去看望她妈,有时候一去就是大半天。前天买了羊肉送给老人家,昨天又买了牛肉和无糖月饼,中午我们在一起吃饭,也算是陪老人过节了。一直到晚上我没有见媳妇的面,她问我啥时候回家,我回了消息如同石沉大海,一直没有得到她的答复。我的心里很不痛快,为了让老人高兴,自己的日子不过了吗?
在小区外的路上我习惯了抬头看自家窗户,令我意外的是家里居然亮着灯,看来媳妇和儿子回到家了。心里稍微舒服了一点,看到厨房里没有亮灯,刚刚好像的情绪又低落了下去。我酝酿着该怎样即表示我的不满,又不破坏大家的心情……
我拿出钥匙,还没有插入锁眼,门被打开了。进入眼帘的是满桌子的美食:牛肉、肘子、烤鸡、火腿。还有月饼、锅盔、葡萄、苹果、火龙果……儿子斟满了酒,单等着我回家举杯共饮。
看着电视上的中秋晚会,吃美食,品美酒,心中好不惬意!生活就要这样过,节日要有仪式感,把平常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平凡而不平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