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直销之神

三、直销之神

作者: 2935ab35fbaa | 来源:发表于2018-07-19 22:54 被阅读0次

    1990年11月14日雅芳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家正式以传销申请注册的公司,注册地为广州。此后,各种名目的传销公司遍地开花。

    十多年后的某一天,在谁也没有料到的情况下,这个“幸福”的接力棒传到了我的母亲手里,从此开始了她永不停歇的“致富”之路。

    九月的某一天,教师节前,那一天,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那一天却又发生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母亲去给钟局长送饼;一件是母亲的一个学生来探望母亲。

    这两件看似不起眼的事情改变了母亲一生的轨迹。

    我外公外婆的家乡,有一种特产,是一种外表长着绿毛的饼,很多层,很好吃,我们一家人都很爱吃。

    中秋节的时候,有亲戚从家乡带来了这种饼,这一次带得多,外公建议母亲说,要不,给钟局长送一点儿过去……

    钟局长是从母亲的学校升去做了教育局的副局长,钟局长的家属潘老师跟母亲是大学同学,也同是语文组的同事,按说,本应该比别人亲厚才对,但其实没有。

    母亲的文人气节让她自矜,约束她做不到向领导、甚至领导的夫人献媚,逢年过节其他老师上赶着给钟局长送礼的时候,母亲会紧绷了嘴唇,焦虑而沉默。

    钟局长自从做了局长之后整个人就完全不一样了,跟在学校里壮志难筹的情况不同,进入教育管理系统之后,钟局长展示了他与众不同的营销和管理才能,连年为教育系统拉赞助、搞项目、搞创收……风风火火,风生水起。

    钟局长的家再也不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导主任的家了,门庭若市,车水马龙,大家都在说,钟局长今年可能会被扶正,或者会升调到市里去。

    今年,很有可能是钟局长家最后一年住在这个中学的家属楼里了。外公的送礼建议适时而贴切。

    谁也不知道送礼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道母亲高兴地去,神情低靡地回来,眼皮微肿,任谁问都沉默不语。

    那包饼居然也随着母亲一起回来了,我悄悄地打开包装,惊讶地发现里面只有1又3/4个饼是完好的,其他的居然都碎成渣渣了。

    我拈起那个有点儿残缺的饼,正要往嘴里送,头上就被母亲狠狠地拍了一下,整张脸都被拍进了饼渣里,狼狈极了。

    我顶着一张碎饼渣的脸,没有形象地咧嘴大哭,外公外婆急忙过来劝慰。

    母亲疾言厉色地呵斥我:“谁教的你这么没有规矩?居然偷吃东西!”

    外婆说:“那饼即然没有送出去,孩子吃了就吃了吧……”

    话没说完,母亲已经把饼拢成一团,掷进了垃圾桶里。外公外婆相互看了一眼,都没有再说话。

    千禧年,我的一家人:外公外婆、父亲母亲、小姨和我,住在一间70多平米的小三居室里。

    我的家人们,那时候最喜欢畅想的话题就是——如果有一天,我们换了一间大一点大房子,我们该如何如何。

    母亲想要一间独立的书房,小姨想要一个漂亮的梳妆台和一个大的衣柜,我想要一间粉色的公主房,外公外婆想要一个大的阳台用来种花种菜,父亲想要一个现代化的厨房……

    那时,母亲每天认真努力地工作,她和父亲相互勉励着生活;外公外婆精明地操持着家里的日常;小姨和我也在用心地上学读书——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积极乐观的生活,然而这一切幸福的假象,都在母亲去送饼的那一天被彻底地打破了。

    世界在一点一点无声无息地发生着变化,比如从同一所大学毕业,在同一所中学教书的潘老师和我母亲两个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差异,一个已经变成了地位尊贵、家境富裕、保养得当、衣着光鲜的官太太,另一个则变成了虽有很多荣誉,业务精湛但穷困落魄、低人一等的穷教师。

    痛苦的母亲敏锐地意识到了这种变化,那变化的后面隐着一句话:有钱人才有本事,有钱人才能受人尊重,有钱人才有资格活着。

    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它逼着母亲去面对,逼着母亲去思考,逼着母亲去改变。

    那天下午,来了一位重要的访客:缪浅修。缪同学是母亲的学生,据说已经在南方拥有了很大的产业,这次回来就是专程拜访恩师的。

    缪同学听说了母亲上午的遭遇后,很快向母亲抛出了橄榄枝,他诚意地邀请母亲弃文经商,因为象母亲这样的人才不应该被埋没。

    母亲却犹豫了,毕竟,经商是一个她完全不了解的领域,她一生擅长的,不过是在三尺讲台上绘声绘色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已。

    缪同学不以为意,随意地摆手,给我们讲了他初到南方的一段打工的经历:那时他刚进一家汽车贸易公司的法务部,每天帮助公司把那些没有及时付分期款的高档轿车拖回来,和处理来交款的百万、千万富翁的取车事宜。

    那些号称有百万、千万身价的大老板们,手上带着三四个大金戒指,脖子上挂着粗粗的金链子,他们趾高气扬地来交款取车,可是写自己名字的时候,不识字,只好按手印。

    一家子听着缪同学的讲诉,皆露出了鄙夷和兴奋的神情,尤其是母亲。

    她太需要证明自己了!

    在这个价值取向过分单一的时代,怎样证明自己的能力?赚钱。

    这是唯一的一条路,没有其他。

    母亲经由缪同学的指引,走上了这条千军万马正在奔赴的康庄大道。

    从那时候开始,世上少了一位兢兢业业,辛勤耕耘的老师,多了一位追名逐利,专注赚钱的“商人”。

    外公外婆一开始极力反对母亲做出如此冲动的决定:抛弃稳定的工作,去做一个向资本主义腐朽堕落的物质屈服的商人。

    然而母亲很快向他们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如果你曾经在2001年到2004年混过江浙的直销圈,你会听说过一个号称“直销之神”的老师。

    她在短短十个月里拉到了九条下线,并且帮助他们每一个人完成了每个月十万元的销售额。

    她不懂产品,不懂销售,不懂供应链……她只有一门技术,就是教授她的“学生”相信她,并和她一起发家致富,她成功了!她每个月拿回家里的钱是她做教师工资的五倍。

    家里用很快的速度买了第二套房子,外公外婆和小姨搬到了新家里去住。

    搬家那天我很高兴,我帮小姨把行李一件一件打包好。新家我们都去看过了,在大阳台上有两张舒适的摇椅,小姨的房间里还有一个漂亮的梳妆台和一个大大的白色的衣柜,那些东西,都是母亲亲手置办的。

    一家人在新家里开火做了第一顿饭,父亲做了一桌子的菜,我们等了很久,然而母亲一直没有出现。

    事实上,那些年她极少回家,大部分的时间她都消失在不知名的去处,神秘极了。

    后来父亲背着睡着的我回到了老房子,不久,母亲回来了,醉醺醺的,一付酒态。

    父亲吓了一跳,因为母亲从来滴酒不沾的,母亲却说:“我高兴呀,终于让爸爸妈妈住上新房子了。”

    父亲问:“那你去哪儿了?爸妈一直等你,后来二老都没有吃晚饭就去睡了。”

    “我跟团队的人一起吃饭,把这个励志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呀,他们呀,是需要这样的真实案例才能激发出斗志的,你知道吗……”

    我有幸跟随母亲去过她的千人大会场,她一上台,两千多人一起起立,欢呼声象巨浪一样差点儿把舞台掀起。他们齐声喊的是:“文老师!文老师!直销之神!”

    文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起了搬家当天她的激动心情,她高兴得居然喝了酒,她兴奋得象个孩子,因为直销事业让她可以做个真正的孝子了!——站在舞台旁边的我傻愣愣地看着那个几乎不认识的母亲,她在说什么我几乎不明白,那天她明明没有回家不是吗?

    站在舞台上的她似乎是另外一个人,一个活在我的生活之外,写作文编故事的人。

    我那时不明白直销事业的精髓,当然,现在我也不明白。

    当我将我的疑问直率地表达出来的时候,母亲冷不丁地抽了我一个大嘴巴子,打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又一次顶着溢得满脸鼻血的脸,狼狈得哇哇大哭,又一次不明所以,无所适从。

    是的,母亲的经商之路开始是顺畅的,一帆风顺的,起码看起来至少是那样的。

    是的,跟母亲相关的每一段记忆几乎都有痛哭流涕的经历,那些狼狈不堪,丢脸的事情即使在梦里我也无法忘记。

    醒来无法入睡的晚上,我拼命地转移注意力,想起了张步凡的叙述。

    我好奇的是,那个在张步凡小的时候就教他用手术刀的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教一个六岁的孩子使用手术刀,是家传的特殊培训方法,是很早就看出张步凡小朋友的特殊医学天赋?还是出于某种不明的特殊心理状态?

    不管是哪一种,我相信,应该跟我的母亲是不同的吧……

    后来我屡次约张步凡见面,他总是以医院很忙,正准备手术,正准备查床,正准备开会,正准备就诊……各种理由推搪。

    于是我就守在他的医院里,利用我的碎片时间跟他碰头。有一次竟然在手术室外等了他四个多小时,看到疲惫地走出手术室的张步凡,我由衷地表达了钦佩。

    当时已经是凌晨一点半钟,他果断地制止了我即将脱口而出,滔滔不绝的赞誉之辞,领我去了他的办公室。

    张步凡的办公室门牌上写着:主任医师。旁边一个办公室里走出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大夫,客气地跟步凡打招呼。

    张步凡对于我过分明显的崇拜和谄媚的目光,视而不见。张主任的办公室宽大而整洁,透过大窗可见外面的夜景阑珊,足见他在医院的地位颇高。

    一本封面印着他正装照片的外国医学杂志摆在茶几上,我翻了翻,全是英文,就搁下了。

    步凡换了衣服,经过了几个小时高强度的精密工作,他反倒目光炯炯。他抱歉道:“我这会儿不能离开医院,因为手术后这个病人的情况需要严密观察。”

    我点头表示理解。他给我打了咖啡豆,沏了一杯非常好喝的咖啡。我给他讲述了文静的故事,后来,他自己则点燃了一支细细的雪茄烟,断断续续地讲了关于他母亲的故事……

    我得事先声明,由于张步凡在谈到他母亲时过于精炼的言辞,和跳跃式的回忆模式,导致我在初听到那些故事的时候产生了很多的联想和幻觉。

    我当然知道,这是强调忠实还原现实事件本身的传记文学的大忌,但是,我还是将最初我的记录呈现给读者。因为真实事件本身过于玄幻,我怕读者一时之间难以接受。

    而写作初稿的文字生涩,和逻辑混乱的部分,就请可爱的读者多多见谅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直销之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lvx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