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是如何加工第一手资料的?

我是如何加工第一手资料的?

作者: 常青Chris | 来源:发表于2017-09-01 22:01 被阅读99次

我在撰写《家居企业如何购买软件》时,得到了不少专家,他们给我不少第一手材料。

我毕竟是一个软件外行,如何整理这些资料,如何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且是原创的观点。

我有自己的方法!

先将专家观点形成思维导图,这个阶段我叫MM。

刘俊博士给我一份资料,对普锐迪、SAP、CAMSTAR、国内其他公司的软件做了比较,共17点。资料非常详细,但我感觉17点太多了。

共17点,内容太多太散

能不能在此基础上总结,浓缩成几点结论,最好符合“金字塔”结构,告诉家居企业,掌握这个结构就知道如何购买软件了。这17点做成思维导图,但图太散,不美,我不太满意。

然后,就对MM进行合并同类项,分类汇总。

这17点中,有些是“软件实施”。于是,我就把“实施中”与“交付后”单列,形成两个主干。

刘博士的“软件开发理念”,提供“企业最佳业务实践”,我认为这是核心。我马上联想到“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于是就有了“理论基础”主干。

从“理论基础”,我又联想到软件的“底层逻辑”。于是,就把将“标准模块、整体框架、时间维度、数据驱动放进去。要特别指出的是,”整体框架“这些词都不是博士原话,我用自己语言概括。

使用同样的方法,我有了“产品定位”、“理解需求”这些主干。

最后,我的MM图就长成这个样子。较漂亮,我基本上满意。

世界应该是简单的。

总结成这样子,有点模样

世界应该是美的。

并不是所有人用思维导图的,我将此图形成文章,于是《家居企业如何购买软件》就有了“软件本身:看到的VS看不到的”、看不见:理论基础是什么?、看不见:底层的逻辑、流程、计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是如何加工第一手资料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lzk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