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这是第几次读《边城》了,只是这一次跟上一次之间距离的时间有点长。
或许是长久离开家乡,离开农村的气候变化,我有些怀念,当再次捧起这本书时,里面的风情和人物,让我想起了老家的那些人和故事。
不知不觉,当我再次踏上故土,好多人我都不认识了,一批批年轻后生涌现,他们也都不记得我了。
所以,我格外想念属于我的那些乡村生活。这种想念在《边城》中找到了同感。
茶峒这里的人,就像是我的老乡,我明白他们的幸福,他们的苦痛,他们的无奈,他们的期盼。
再次阅读,我已经不再那么强烈的期望二老傩送回来娶翠翠了,因为我觉得要是结局是这样,这将是一种最残忍的存在。
也许翠翠和傩送都会再遇良人,也许他俩都不会婚配,但是他们是彼此心中的白月光,是支撑着自己活下去的信念,是最美好的回忆。就像杨马兵对翠翠的娘。
再读这本书,我觉得顺顺和杨马兵两人最让我感动。
顺顺大儿子的死与老船夫祖孙二人有一定关系,顺顺对祖孙二人的态度也变得冷淡了些,但他仍会送给祖父酒喝,在祖父去世后会准备棺材,会派人安置下葬,自己也会亲自去过问。
杨马兵年轻的时候追求过翠翠的娘,没有成功,但这么多年,杨马兵一直是祖父的好友,是祖孙二人需要帮忙时第一个想到的人,在祖父去世后杨马兵成了这个幼雏最后的依靠,并且特别细心和体贴。
顺顺和杨马兵就是农村人的典型代表,他们身上有种“健忘”的本能,这种本能会让他们忘掉一些恨,一起按部就班地生活着,迎接着太阳的东升西落,陪伴着山村的四时交替,看着眼前的人长大,变老,然后死去。
这就是生活本来的面目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