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内容主要讲述一下精神分析中的俄狄浦斯冲突。
在经典精神分析里面,弗洛伊德用“殺父娶母”的故事,用主人公俄狄浦斯的名字来命名俄狄浦斯冲突。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是指,任何人从一出生开始,就处于三角关系中间,孩子与父母亲,所以也称为三个人的心理学。在儿子与父母亲的三角关系中间,儿子与父亲是竞争关系,而母亲就是战利品。所有的男孩心里都想跟父亲做决斗,然后赢得母亲,女孩也是如此。但是在道德文化之下,儿子不可以过多的把父亲打败,如果打败了父亲,会有惩罚等着自己。
两个人的心理学,是现代精神分析,克莱因弱化了父亲的作用,把父亲作为背景,主要探讨母亲与孩子的关系,也就是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
一个人的心理学,自体心理学的建立者科胡特,把母亲也弱化为了背景,主要探讨一个人和自己的关系。
从上文可得,儿子之所以不敢战胜父亲,是因为恐惧战胜父亲之后的惩罚,所以会经常处于一种想要赢,但是又不敢赢的状态中间。
这种“成功和害怕成功之后的惩罚”的冲突,在生活中常常得以体现。
比如考试焦虑症:个人内心里面意识到自己非常希望考好,但潜意识里面又害怕巨大成功之后等待着的惩罚,他们就通过发展出来紧张的症状,让自己不要考的太好。也就是本来就不想考好,所以才会发展出紧张的状态。
那么会不想考好呢?
跟早年与父母的关系有关。
举个例子,小孩子经常会为了让自己感觉舒服,把房间弄得乱乱的,但是他的父母亲是严厉的父母亲,就会在看到乱乱的房间的时候,就会惩罚孩子,在孩子心里就逐渐形成:只要我舒服,就会惩罚在那里等着。
那么为了避免惩罚,还是不要舒服好了。
由此,在心里就会设下一定的限制,取得的成功不能超过这个限制,如果超过就会受到惩罚。
但是这都是正常的,正常人都会有着这样的冲突,也就是神经症的冲突,神经症的冲突都是俄狄浦斯冲突,只是不要过度就行。
那么如何避免严重的俄狄浦斯冲突呢?——给孩子抱持性的环境,让孩子的攻击性和力比多不断的象征化,即使取得更高级的成功,也不会有惩罚,让孩子从小知道他配得上享受所有的成功的欢乐。
何为抱持性环境?——给孩子穿大鞋,让孩子在这个范围里尽可能多的不被评论,被评论就是被限定。抱持:holding environment,让孩子自己去搞定,在旁边时不时帮助。
神经症冲突之一:成功和害怕成功之后的惩罚。
回到文章题目,阻碍成功的是恐惧成功,说具体一点,是恐惧成功之后的惩罚。
结合我自身的情况来分析。
在高中各种小型和模拟考试的时候,我有一定的分数,当遇到大型考试的时候,就会必然的少一百多分,有时候其实并不紧张,但是不知道原因。这个时候我可能想到的是我潜意识认为不应该享受到考得更好的待遇。
这可能来自于,我的父母亲也是一个不是自信的人,生活中处于劣势,不敢有巨大的成功,害怕惩罚。
说到这里,中国其实有着特别的文化,当某人取得成功之后,一定不能想国外那样放肆欢呼,而是会憋着高兴,很谦虚,这也是表示害怕惩罚,所以不敢表现出来这个成功对于自己来说是巨大的成功,是自己不能享受到的成功。
这种情况,也是一种攻击性被压抑。
我本身是要研究这块,如何从潜意识出发,让人向往成功,更好的达到成功。现在大概搞懂了其中的原因,那么作为成年人,如何能够让一个成年人去改变其中的潜意识呢?
在电影《盗梦空间》里面,是采用一层一层的梦境,植入想法,改变想法。
从精神分析治疗的角度来说,需要回到过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