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的QQ动态,
朋友圈悄然生出一股产业链。
“代跑一次20,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可以代跑,10元每千米”;
“代跑,5元一次,哈哈”。
仔细一看,
原来学校内发出了一条消息,
于是快速地带动了代跑的产业链。
更有甚者,脱离了代跑的梗,
直接来了个“陪跑”。
他们在QQ说,
“代跑太没创意了,
也违背了初衷,
只是让顾客逃避,
不能让顾客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所以我们推出了陪跑业务,
陪同跑步有困难的同学一起跑,
负责拿水拎衣服,
还有”夸夸群“的增值服务。“
我去,还有这种神仙操作。
高校体育,要求一学期跑20次,
男生一次跑2千米,18分钟内跑完;
女生一次跑1.5千米,15分钟内跑完。
关键在于,
要跑到学校规定的红点地区和绿点地区,
也就几乎规定了路线了。
如果不按这么走,
那么成绩无效,就白跑了。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代跑是其中之一。
有同学天马行空地想出了穿着滑轮鞋走,
速度贼快,一下子就跑完了;
还有可以骑着自行车或者电瓶车慢慢溜达。
我只能说,他们真是天才。
其实,高校体育的跑步要求不高。
男生18分钟内跑2千米,
这个是什么概念呢?
就是走路快点就行了。
学校出名的12分钟跑,
满分2700米,及格2000米,
也就是说12分钟跑2千米是及格水平,
那18分钟跑2千米可是三分之二的及格,
还不简单,干嘛要自行车和滑轮鞋子。
事实上,不是跑步要求引起学生的不满,
而是跑步打卡APP有些让人恼火。
高校跑步APP逐渐普及,
可是并不得大学生们的喜欢。
运动世界,乐跑,咕咚,高校体育等APP
分别进入各大高校,
不同的APP有不同的要求,
有的学校长跑指标一学期有130公里。
可是,运动只有跑步这一形式吗?
这种强制性真的好吗?
我喜欢打篮球,也是一种运动,
为什么要去跑步呢?
虽然跑步很好,
但是有些人由于身体素质方面不适合跑步。
还有,就是喜欢跑步的人有自己的规划和习惯,
然而APP却强制性地规定路线和时间,
如果不按它来,
跑步成绩就作废,白白跑了。
以后肯定会出现这样一个场景:
学生们不仅走路看手机,
跑步也要看手机。
所以强制性是引起学生们不满的主要因素。
其次,还有软件自身问题。
它们要不评分低,bug一大堆,
很多数据都不准,
要不广告特别多,很烦人。
有时候,跑了,
成绩作废,可真是令人火起来想骂街。
本来是想让学生多运动,
少呆在寝室,
可是却得不到学生满意,
甚至还会起反作用,两头都搞不好。
其实一定程度上,
这些跑步软件能够促使学生们多出去运动,
只是强制性终究不是很好,
尤其和体育成绩挂钩,
不跑成绩不及格的命令使得学生们不敢不跑。
如果能够减少一点强制和督促思维,
添加一点创意和奖励,或许会更好。
比如学校多举办一些有趣的活动吸引学生们参加,
或者多几个运动选项,
让学生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
期待有一天,
高校里热爱运动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
而不是骑着自行车晃手机刷公里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