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漫画心理想法
烛影拾光—第二代上海人(二)

烛影拾光—第二代上海人(二)

作者: 大柳树大慧寺 | 来源:发表于2022-07-15 04:42 被阅读0次

      我参加工作以后,经常去上海出差,也去看看爷爷和奶奶。

    八十年代的上海繁华热闹,我一般都住在离家很近的小旅馆,小旅馆的亭子间一住就是好几个人,抽烟打牌十分吵闹。后来再去我换了一家招待所,条件稍好一些,但也是打牌和吵闹声不绝于耳。

    先说洗澡,是在公共卫生间里有一个水龙头,水龙头里流出的都是自来水,好在上海的夏天炎热晚上也不在乎了。

    然后就是清晨刷马桶的声音,每天早上听到的都是‘哗哗哗’刷马桶的声音。“倒马桶啦”,有人过来哇啦哇啦一叫,大家把马桶都拎出来了。这成了上海的一大特色,现在很少见了。

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要讲一下上海的自来水有股浓浓的漂白粉味道,哪怕是烧开了也有一股味道,口感体验非常不好。

      我现在最后悔的是把上海话丢的一干二净,一句都不会讲了。回到上海跟当地人交流他们还能听懂我讲的北方话。但岁数大的就困难了,我奶奶既不会讲普通话也听不懂北方话。

      上海人住的弄堂模样都差不多,不小心会经常走错,所以你一定要牢记家里弄堂口的门牌是什么。

图片来自网络

      上海的生活非常方便,公交车四通八达,五金、电器、商品、食品、衬衫、裙子、羊毛衫非常多,经常一去就是大包小包往回带。

      八十年代去上海要座二十多个小时的绿皮车才能到。现在高铁最快五个小时就到了。

    我这个  “第二代上海人”从五岁回北京到八十年代再回上海,这时候我已经脱胎换骨成为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了。

相关文章

  • 烛影拾光—第二代上海人(二)

    我参加工作以后,经常去上海出差,也去看看爷爷和奶奶。 八十年代的上海繁华热闹,我一般都住在离家很近的小...

  • 烛影拾光—第二代上海人(三)

    最后说说我奶奶,她老人家非常慈祥、善良、吃苦耐劳,孙辈儿有好几个都是奶奶给带大的。老人总是一身青衣裤褂穿戴整整齐齐...

  • 烛影拾光—第二代上海人(一)

    上世纪六十年代, 我从刚出生几个月大的时候一直到五岁在上海由奶奶带大,五岁以后才回到北京。 五六岁的孩子换了新的幼...

  • 烛影拾光—同学

    1981年我在“北京二龙路中学”毕业时,高二(六)班部分同学和班主任老师一起合影留念。中间戴眼镜的班主任是边老师,...

  • 烛影拾光—柳州

    前些天整理相册翻出几张旧彩色照片,是1999年我在柳州出差时的照片,那时候数码相机还没有普及,用的还是胶卷相机。 ...

  • 烛影拾光—什刹海

    清早出门骑行逛街来到德胜门内大街,过桥左拐进入什刹海。 少年时代就像一只透明的玻璃碗,盛满了美好的回忆,来到曾经无...

  • 烛影拾光—西兴盛胡同

    七十年代年我刚上小学,我在八道湾胡同只居住了一年多时间,那时候我还太小。我家就从新街口八道湾胡同搬到了西兴盛胡同。...

  • 烛影拾光—八道湾胡同

    我在“第二代上海人” 一文中提到过五岁从上海回北京,我家就住在新街口八道湾胡同,这条胡同由于民国时期鲁迅先生曾在这...

  • 烛影拾光—怀念“绿皮车”

    整理相册,发现有几张在云南座过绿皮车的照片。这不禁让我回想起以前出差时的情景。 以前出差去昆明,火车要坐三十多个小...

  • 烛影拾光—重回北京二龙路中学

    中学是我少年时期学习和成长的黄金时代,我高中毕业于“北京二龙路中学”。 这是一所普通中学,学生大多来自附近胡同和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烛影拾光—第二代上海人(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dq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