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工作以后,经常去上海出差,也去看看爷爷和奶奶。
八十年代的上海繁华热闹,我一般都住在离家很近的小旅馆,小旅馆的亭子间一住就是好几个人,抽烟打牌十分吵闹。后来再去我换了一家招待所,条件稍好一些,但也是打牌和吵闹声不绝于耳。
先说洗澡,是在公共卫生间里有一个水龙头,水龙头里流出的都是自来水,好在上海的夏天炎热晚上也不在乎了。
然后就是清晨刷马桶的声音,每天早上听到的都是‘哗哗哗’刷马桶的声音。“倒马桶啦”,有人过来哇啦哇啦一叫,大家把马桶都拎出来了。这成了上海的一大特色,现在很少见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74405/ffa4368d1aabcc94.jpg)
特别要讲一下上海的自来水有股浓浓的漂白粉味道,哪怕是烧开了也有一股味道,口感体验非常不好。
我现在最后悔的是把上海话丢的一干二净,一句都不会讲了。回到上海跟当地人交流他们还能听懂我讲的北方话。但岁数大的就困难了,我奶奶既不会讲普通话也听不懂北方话。
上海人住的弄堂模样都差不多,不小心会经常走错,所以你一定要牢记家里弄堂口的门牌是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74405/5d197068cba0adf0.jpg)
上海的生活非常方便,公交车四通八达,五金、电器、商品、食品、衬衫、裙子、羊毛衫非常多,经常一去就是大包小包往回带。
八十年代去上海要座二十多个小时的绿皮车才能到。现在高铁最快五个小时就到了。
我这个 “第二代上海人”从五岁回北京到八十年代再回上海,这时候我已经脱胎换骨成为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