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穷查理宝典》第四章第十一讲人类误判心理学
知识图谱
读书会RIA规则
R:书中的一段原文:
I:用自己的理解来描述这些信息:
A1:自己过往的经历:
A2:如何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去:
RIA智慧输出
王十一
R正确的教育应该是一个提高认知能力的漫长过程,以便我们变得足够有足够的智慧,能够摧毁那些因拒绝改变倾向而被保留的错误想法。正如在世界顶尖大学任教的凯恩斯爵士谈及他那些高级知识分子同事时指出的,新思想之所以很难被接受,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太过复杂。新思想不被接受,是因为它们与原有的旧思想不一致。凯恩斯教授的言下之意,就是人类头脑和人类卵子的运作方式非常相似。当一个精子进入卵子,卵子就会自动启动一种封闭机制,阻止其他精子的进入。人类头脑强烈地趋向于与此相同的结果。
所以人们倾向于积累大量僵化的结论和态度,而且并不经常去检查,更不会去改变,即便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它们是错误的。
I查理的思想是原创性的,从来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也没有任何的教条。一般人会过高估自己的能力或过于高估自己掌握的信息,容易导致其看不到或者不愿意看到与自己判断不符的信息,在应该承认错误或者不足时再沟通。
A1 从老的思想中脱离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从实践中摸索出的一些经验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企业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蜕变或者涅槃的过程,如果市场发生了变化,竞争格局发生改变,甚至客户需求也发生了改变,那么企业不转型升级,竞争力是否还存在。
A2 我们要不断检查自己的结论,以开放的心态来接受甚至有意收集相反的观点和证据,并跟当时的判断进行对照。同时我们需要更多的了解企业的基本面,观察行业的需求是否变化、竞争环境是否恶化、企业产品竞争力是否下降等等。
慧眼蕙雨
R:所以人们倾向于积累大量僵化的结论和态度,而且并不经常去检查,更不会去改变,即便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它们是错误的。
I :从过往的经验或者学习他人的经验,本是很不错的方法。可忘记各种因素的细微差别也会导致同样的方法可能解决不了我们自己眼中”同样的事情”,因为认定”同样”所以不再深究差异,就是思想懒惰的自然表现。
A1: 在做企业新业务领域模块的方案设计和落地时,专家团队中有1-2个对该领域有经验的专家,我发现很多直接的做法,就是直接把过往的经验直接放进来,稍作修改。从消耗而言最省时间,从业务本身而言,确实体现了业务的深度。可我经常和他们讨论的是:事情是人做出来的,如果业务本身不契合发起业务的人和团队,不契合当下是起步点~~这些不同往常的因素,如何确保落地执行最大效率化。于是也常常与专家争执。但,个人认为,这个争执很有必要,同时,也总结,团队中一定不是以专家为导向,而是以商业结果为导向。
A2 未来会进一步综合思维客观性的团队成员,即有自我批判精神,开阔愿意听和思考差异性的思维的,这样进一步确保客观性引领。
Chris
R:避免不一致倾向。新思想之所以难以被接收,并不是因为他本身很复杂,而是因为他与旧思想不一致。
I:此表述有歧义。新思想难被接受,不只是因为新,更重要的原因是他需要时间自证起稳定性和效用足以覆盖除旧布新带来的成本。
R1:线性发展的潜意识认为,新比旧好。新是一种标签,充满了令人激动的革命性。与过去一致是一种惯性;与过去不一致是另一种惯性,已有标志性口号,所谓"永远不变的只有变"。一致性与不一致性之间,并无高低之分。
A2:采用哪一种方案,争取四维视角,看大千世界林林总总无非趋利避害,因势利导,不离其宗。
杜仲
R:在生活中维持许多好习惯,避免或者戒除许多坏习惯,这样的生活才是明智的。能够帮助人们过上明智生活的伟大原则同样来自富兰克林的《穷理查年鉴》:“一盎司的预防比一磅的治疗更值钱。”富兰克林这句话的部分含义是,由于避免不一致性倾向的存在,防止一种习惯的养成要比改变它容易得多。
I:好习惯、坏习惯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会有很多的,如果能戒除许多坏习惯,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但由于避免不一致倾向的存在,要改变一种习惯是非常困难的,反人性的。但如果能够预防坏习惯的养成,则会大大减少生活中的痛苦,预防比治疗更值钱也更简单。
A1:在壹康复创业过程中,我们信奉的是预防比治疗更简单、更便宜、更安全,也是我们的使命让健康更简单的落地点。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到,最主要的是认知和习惯的问题,改变一个人的认知跟改变习惯一样困难,只有从自身内心意识到这些改变能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且要坚持去付出和积累,才会真正得到这些好处的。
A2:从认知上先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以客观实际的角度去分析事情,然后选择好的习惯、对自己有益的习惯去养成和坚持,逐渐戒除坏习惯。从理智到智慧,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成长也是逐步积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让自己的生活工作变得更美好。
丘东海
R:避免不一致倾向。新思想之所以难以被接收,并不是因为他本身很复杂,而是因为他与旧思想不一致。
I:对于新与旧,其实是没有明显的区别的。特别是大在这判断和分析的时候。而且人类社会非常复杂,你认为的新,人家早就是旧。因此,新与旧的转换,其实是没有明显界限的。
手机是新的,对于18世纪的先人而言。在未来,电动车可能都可以飞,并且可能是常态化的,而对于我而言,那是多新的东西啊。
A1 我们的思想会被所有的事物左右,有个说法,不是工具的发明帮助了人类,而是人类被工具所左右。当你被钳子所左右的时候,你就不知道,离开了钳子,这个事情怎么办?
我们不习惯新旧的轮番交替,因为这个变化太快了。看看股票市场,特斯拉,阿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英伟达,奈飞,FB,在你还没有明白过来的时候,人家的股票在2/3年内就已经是指数型的上涨了多少,甚至是10倍。
你在用你的疑惑在解释不可能吗?晚了。
A2 新事物的发展逻辑,发展路径,发展的套路,完全出乎你的想象。快只是1方面。更重要的,是你在用旧的评价逻辑来看他们,就好比70岁的人不会用苹果手机一样。
你跟不上,不是新事物的错,而是你已经老了。就如同李总讲的,没有同频。
你根本不配按照你的逻辑,你的标准,你的喜好来评价任何你看不懂的事物,你只有跟进,虚心请教,学习。
我的例子。我开始很看不惯女孩子穿破裤子,特别是膝盖上露出2个大的窟窿。我问1位美女,为什么?她只说了1句,你落后了。
我如梦初醒。就如同当年,父母不要我穿喇叭裤一样。他们落后了。
我为自己的看不惯而向她道歉,她却说,天凉了,就不穿了。
新事物是符合大自然规律的。人们知道冷暖。而是自己不知深浅。
合法赴美生子|千瑜.蓝时光
R:能够帮助人们过上明智生活的伟大原则同样来自富兰克林的《穷理查年鉴》:“一盎司的预防比一磅的治疗更值钱。
I:用自己的理解来描述这些信息: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A1:自己过往的经历:
年轻的时候各种喜欢熬夜不运动,结果到了30多岁发现身体变得不好,就需要各种调节调理,这里付出的代价是损失一个好的身体,二是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调节补偿,
A2:如何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去:
在公司稳定现金流好的时候规划好未来,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一些预备
R;避免因为过去的成功而做蠢事的正确对策是:(1)谨慎地审视以往的每次成功,找出这些成功里面的偶然因素,以免受这些因素误导,从而夸大了计划中的新行动取得成功的概率;(2)看看新的行动将会遇到哪些在以往的成功经验中没有出现的危险因素。
I:避免过去的成功对今天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的办法,看到成功里面的偶然因素,避免想当然的认为新的机会也会成功,同时客观的看到新的行动计划中的危机,
A1:经常会用过去来说明今天的决定,都是比较可笑的,也是懒惰的表现,所以勤进是我们一生都需要恪守的,对于生活还是工作都是。
A2:感谢过去的成功带来的今天生活,但是比如认真客观活在当下,重新新的事业和生活。
董永华
R: 在狄更斯的《圣诞欢歌》中,可怜的雅各布·马里的鬼魂说:“我戴着我在生活中锻造的锁链。”他说的锁链就是那些起初轻微得难以察觉,在察觉之后又牢固得无法打破的习惯。
I: 人具有思维惯性和惰性,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
A1: 我自己是医生背景,考虑问题都是根据眼前的病人和病情来决定的,轻重缓急都是确定的,不太需要进行选择,基本上要遵循规则就可以了。但是创业的情形却非常不同,作为创新的技术,一路走来,基本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常常感到不适应。
A2:明白了这是习惯性的思维惰性,就会对这样的不适应做出正确的认识,创业是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就需要有新的思维模式,就需要改变或者克服自己的思维习惯,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刘滨
R: 我们所有人都曾和许多冥顽不灵的人打过交道那些人死抱着他们在小时候形成的错误观念,直到进了坟墓还不肯放手。
I:一生都在固守少年时不知从哪里学习来的价值观,从不更新自己的认知。就像《把时间当做朋友》中说的;电脑手机会定时升级系统而我们的大脑却从不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
A1: 我是无神论者,不能理解身边人求神拜佛这件事情,当我知道了一个心理学概念“自证预言”我就能够理解他们,打破了我原有的认知。这个概念的意思是:一个人常说的那些话,可能会成为他自己的生命预言。如果他坚信神灵可以实现他的请求,处于人类最本质的自恋需求,他会把事情超预言方向去推动,以此证明,他坚信是对的。
A2: 在了解“避免不一致性倾向”的概念后,遇到不理解,不认可的事情不要运用“避免怀疑倾向”快速否定、鄙视要学会思考。不能给我们的头脑套上一些锁链。
南山南
R:查理养成了一种异常罕见的性格——愿意甚至渴望去证实和承认他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吸取教训。他曾经说:“如果说伯克希尔取得了不错的发展,那主要是因为沃伦和我非常善于破坏我们自己最爱的观念。哪年你没有破坏一个你最爱的观念,那么你这年就白过了。”
I:查理这样的性格我理解于善于打破常规,我们可以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不断的吸取教训。往往,我们当局者迷,就像查理说的,我们思维的局限不应该成为我们的绊脚石,我们应该努力区突破她,完善,这就需要不断打破思维的边界就如同查理说的要勇于打破自己最爱的观念以及思维模式。
A1: 我得经历不多,但是我记得有一次自己在思考课题的时候,找到一个非常nice的办法,但是自己一直到现在在用,虽然自己感觉也还不错,但是感觉自己是舒适区,现在看来自己在舒适区无法自拔,现在看来,自己的思维确实一段时间确实比较迷茫。以后自己应该努力突破局限,不应该在舒适区待太久。
A2: 看原文的最后一句话“哪年你没有破坏一个你最爱的观念,那么你这年就白过了”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加入我们在一种生活方式的“舒适区”很久,很有可能意识不到其中的问题,这样我们就无法打破最爱的生活理念,我觉得应该时刻用查理的逆反思维来审视自己,我们会觉得自己应该是找到心目中快乐的地方,并且为之努力,而不是一直呆在舒适区。
朱良玉
R:正确的教育应该是一个提高认知能力的漫长过程,以便我们变得足够有足够的智慧,能够摧毁那些因拒绝改变倾向而被保留的错误想法。正如在世界顶尖大学任教的凯恩斯爵士(John Keynes)谈及他那些高级知识分子同事时指出的,新思想之所以很难被接受,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太过复杂。新思想不被接受,是因为它们与原有的旧思想不一致。凯恩斯教授的言下之意,就是人类头脑和人类卵子的运作方式非常相似。当一个精子进入卵子,卵子就会自动启动一种封闭机制,阻止其他精子的进入。人类头脑强烈地趋向于与此相同的结果。
I: 教育的意义在于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提高认知能力,吐瑞纳新。但这个过程不简单,因为旧知往往根深蒂固,人类的大脑本能的不愿意改变。一直停留在过去旧知的思维中,会限制我们的潜能。
A1: 从小到大,一直没有在正规的“舞台”上展示自我,不论是文艺表演节目,还是演讲、辩论等。因为自己一直觉得我没有跳舞、唱歌这种艺术细胞,也不是个能言善辩的人。在大三的时候,可能是因为要毕业了,希望大学期间能够有点“成绩”,就去报名参加了英语演讲比赛。通过近2周的准备,最终竟然获得了第三名。这是第一次我意识到:演讲能力不是天赋,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练习习得的技能。从这段经历本身也让我自己意识到:原来自己旧有的想法会束缚我的潜能。
A2:未来在学习一项新技能的时候,要聚焦一个具体的问题。1、回顾下自己之前会如何处理?那如果应用这项新技能,又会如何处理?2、一定是要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因为如果不用这项新技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我们的大脑会遗忘,会不想改变。3、在实践之中,不断求证新知,将新知、旧知融合在一起,不断体验掌握这项新技能的所带来的新体验,最终才能长久的掌握这项新技能。
那再换个视角,回到企业目前的内部培训项目中,培训课程的设计本身就是激活旧知、求证新知、应用新知、融汇贯通的过程。培训课程的设计的底层逻辑:学习技术,这个本身也涉及心理学。如何设计课程,能够帮助学员去建立新知的框架?这也是未来自己要不断实践,探索的。
徐子杰
R: 在生活中维持许多好习惯,避免或者戒除许多坏习惯,这样的生活才是明智的。能够帮助人们过上明智生活的伟大原则同样来自富兰克林的《穷理查年鉴》:“一盎司的预防比一磅的 治疗更值钱。”富兰克林这句话的部分义是,由于避免不一致性倾向的存在,防止一种习惯的养成要比改变它容易得多。
I: 一盎司的预防比一磅的治疗更值钱。用马云的话来说就是晴天修房顶
A1: 自己最容易亏损的时候其实是自己在赚了之后。因为在投资初期会有计划与戒心所以犯错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在赚钱后会大意会对自己评估过高。所以在上升期保持谦卑,晴天修房顶,其实在现金流良好的时候对自我的改进更舒缓,所以更应该在这时候提醒自己改进系统,提升算法,分析注意风险
A2: 1.计划也应该有一种客观标准来执行。
2.尽量减少主观意识在这里起作用。
3.一定要在自己最得意的时候而不是在转型期去提升改进自己。保持谦卑
熊校军
R:书中的一段原文: 正确的教育应该是一个提高认知能力的漫长过程,以便我们变得足够有智慧,能够摧毁那些因拒绝改变倾向而被保留的错误想法。
I:用自己的理解来描述这些信息:应该经常性的来检查,并且改变,因为以前积累大量僵化的结论和态度。让自己变得更有智慧。
A1:自己过往的经历:自己很容易犯一些经验主义的错误,比如说我们这个,谈业务的方式,或者对于连锁的方式,总是用一些传统的思维来想,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新型的这个模式了。
A2:如何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去:与时俱进,经常性的学习,经常跟一些高手学习,经常参加一些活动,让自己的思维不能太僵化。定期两周或者是一个月检测下自己的,思维模式,有没有一些东西还是用习惯新的模式来解决问题,也会有加以改进。
丘东海
R: 正确的教育应该是一个提高认知能力的漫长过程,以便我们变得足够有智慧,能够摧毁那些因拒绝改变倾向而被保留的错误想法。
I 佛教中有一个词叫涅槃,很多人把它仅仅理解为个人能力的提升,其实这是一个自我认识过程。每一次认识的提升,就是杀死了过去错误的认识,过程应该是很痛苦的事情,但涅槃之后一定是快乐的事情。而循还往复这样的涅槃,人的认知就会在不断的发展。
涅槃,对正确与否不作出判断,但每一次涅槃一定是对利益的重新分配。
A 中国古人讲话,行万里路,破万卷书。走出去,比读书更重要。
A你有没有,在米开朗琪罗的雕像面前热泪盈眶,你有没有在断臂维纳斯的面前幻想与她做爱,你有没有在莎士比亚的故居闻一闻泥土的芳香?你有没有开车行驶过金门大桥?你有没有驻足在马雅科夫斯基地铁站欣赏辉煌的斯大林高积累?
你以为你去过了,你以为得到了收获,回过头来想想,这都是什么啊?不过是浮浅的炫耀。
因为你就是一个普通人,所有乌合之众的毛病,你一个都不少。
磊子
R:正如在世界顶尖大学任教的凯恩斯爵士(John Keynes)谈及他那些高级知识分子同事时指出的,新思想之所以很难被接受,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太过复杂。新思想不被接受,是因为它们与原有的旧思想不一致。凯恩斯教授的言下之意,就是人类头脑和人类卵子的运作方式非常相似。当一个精子进入卵子,卵子就会自动启动一种封闭机制,阻止其他精子的进入。人类 头脑强烈地趋向于与此相同的结果。
I:人类容易形成惯性思维,导致新的思维没那么容易接受和实践
A1:会通过片段去衡量或者评判一件事或者一个人,在学习新东西也容易被固有观念影响,结果从始至终都在证明自己是对的,而忽略了本质
A2:时刻提醒自己要空杯和一切都有可能是错的
李伊疆
R: 正确的教育应该是一个提高认知能力的漫长过程,以便我们变得足够有智慧,能够摧毁那些因拒绝改变倾向而被保留的错误想法。
I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人的智慧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我们以为智慧都能速成,尤其在大学读书期间,时不时这样想。
A1 智慧的形成需要实践,需要多做事情,实践当中得到的认知、体会结合了自身的经历和场景让人难忘,而且更关键的是自己的事自己会更主动反思和推演,这一点对智慧的提炼有加速作用。
A2 忙的时候也需要沉淀,需要反思,需要推演,需要总结,之后更需要改变和不断提升,才有可能得到更多智慧。
张军师
R 正确的教育应该是一个提高认知能力的漫长过程,以便我们变得足够有足够的智慧,能够摧毁那些因拒绝改变倾向而被保留的错误想法。正如在世界顶尖大学任教的凯恩斯爵士谈及他那些高级知识分子同事时指出的,新思想之所以很难被接受,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太过复杂。新思想不被接受,是因为它们与原有的旧思想不一致。凯恩斯教授的言下之意,就是人类头脑和人类卵子的运作方式非常相似。当一个精子进入卵子,卵子就会自动启动一种封闭机制,阻止其他精子的进入。人类头脑强烈地趋向于与此相同的结果。
所以人们倾向于积累大量僵化的结论和态度,而且并不经常去检查,更不会去改变,即便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它们是错误的。
I 查理的拒绝改变倾向,一针见血,指出一般人知道自己掌握了大量的僵化的思想,知识和态度,也本能的拒绝改变,知道不一定做到,知行不一!查理也说明,教育是很好的方法和突破点。
A1 从老的思想中脱离是非常困难的,我认为是缺少改变的场景,职位决定了能力需求。很少有人能从发展的态度看问题,终身学习的态度提升自己!
A2 知道并做到,知行合一!终身学习。
云游天下
R:在所有的人类习惯中,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我们都能看到这种情况。没几个人能够列出许多他们已经改掉的坏习惯,而有些人哪怕连一个都列 举不出来。与此相反,几乎每个人都有大量持续很久的坏习惯,尽管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些习惯不好。考虑到这种情况,在许多时候我们说三岁看老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狄更斯的《圣诞欢歌》中,可怜的雅各布·马里的鬼魂说:“我戴着我在生活中锻造的锁链。”他说的锁链就是那些起初轻微得难以察觉,在察觉之后又牢固得无 法打破的习惯。
|:固有习惯改变太难,受文化:哲学思想,从众心理等影响!
A1:由于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思想他们之间的不同,国人的理性非常健全,但不会当真理,只是为了方便生活的手段,而西方则把理性规则当作真理,比如:中国的马路上都会有交警指挥交通,西方人则是不能理解难道不是红灯停,绿灯行吗?当然知道,但是知道是一回事,遵不遵守又是另一回事。生活中常发生的例子需要理解东西方哲学思想的不同。
A2:东、西方文化哲学思想结合学习
南山南
R 如果说我们有什么本事的话,那就是我们能够弄清楚我们什么时候在能力圈的中心运作,什么时候正在向边缘靠近。
I:我们对自己的情况非常了解,对自己的实力和期望的定位非常准确,就如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A1:就如同我们不了解自己,说我写代码能力比比尔盖茨厉害,很明显这就是对自己自我认知的缺陷。
A2:我想,对于这个事情,记得有一次做项目的时候,我们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对手,这样的时候只能够导致项目的失败,后来才知道,我们通过这样的思维模式才知道有些事情可以在能力中心做事情,有些时候向边缘靠近,关于边缘。。。。。我还在实践中。
李+程
R:生活中维持许多好习惯,避免或者戒除许多坏习惯,这样的生活才是明智的。能够帮助人们过上明智生活的伟大原则同样来自富兰克林的《穷理查年鉴》:“一盎司的预防比一磅的治疗更值钱。”富兰克林这句话的部分含义是,由于避免不一致性倾向的存在,防止一种习惯的养成要比改变它容易得多。
大脑的抗改变倾向还使得人们倾向于保留如下几种东西的原样:以前的结论、忠诚度、身份、社会认可的角色等等。
I: 习惯养成了就养成了, 如果我们养成的是好习惯, 将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正向的影响, 而去除坏习惯就能让我们减少坏习惯带来的影响;; 比如预防的习惯,,未雨绸缪的习惯,,比如出行清单的习惯,,比如做决策三思而行的习惯,,看似没有啥,其实对我们影响无微不至,润物细无声。
A1: 之前没有太在意 这些习惯的重要性, 看了芒格这本书 ,感受是 连这样的名人、牛人、90岁高龄还会在乎 自律的种种细节, 确实让我这样的年轻人汗颜。
A2:从每天觉得有益的事去建立习惯,三个重要习惯: 1.看书 2.运动 3.做总结
目前在自己做的小步软件中开始进行每天看书的总结, 每天跑一次步;为了让这些习惯更容易落地有环境, 加入芒格读书会,大家一起读会更能坚持更有趣,而不应该是枯燥,在乐趣中更容易做下去,最终成为一种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