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偃 (前506--前443),字子游,又称叔氏。汉族,春秋时吴地常熟人。孔门72贤弟子中唯一南方弟子。擅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用礼乐教育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孔子曾云:“吾门有偃,吾道其南。”故言偃被誉为“南方夫子”。后人配祀孔庙,称“十哲人第九人”。唐以后多次追封。明嘉靖时改称“先贤言子”。清康熙时设置五经博士一员,由言偃后裔世袭。
言偃出生于吴地,成年后到鲁国就学于孔子。一次,言偃陪孔子参加腊祭(十二月时猎禽兽岁终祭先祖的一种活动),祭祀仪式结束后,两人走到宗庙外,孔子仰天长叹。言偃问老师为什么叹气?孔子说:我没有赶上大道实行的时代和三代(夏、商、周)英明人主当政的时代,可心里总是很向往啊!接着他向言偃描述了“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大同社会景象。言偃后来在鲁国当武城宰时,遵照师训,以礼乐教化人民,做出了成绩。一次,孔子到武城,听到处处弦歌,笑问言偃:"割鸡焉用牛刀?"意为治理这个小地方还用以礼乐来教育吗。言偃恭敬地回答说:以前老师曾教导我,做官的学习了就会有仁爱之心,老百姓学习了就容易听指挥,听使唤,教育总是有用的啊!学生的回答使老师十分满意。孔子对随同他一起来的学生说,言偃的话是正确的,我刚才那话不过是与他开个玩笑罢了。孔子又问言偃道:你在这里得到什么人才没有?言偃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走路不抄小道,不是公事从不到我屋里来。说明言偃很能识别人才。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第七》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里仁廿六》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雍也十四》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先进第二》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阳货》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子张》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子张》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子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