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第一章,作为《论语》的开篇,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语句,凝结着孔子的智慧,对我们的人生有大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子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尤其是郭继承老师的精彩解读,提高了我的认知,让我豁然开朗:
首先,孔子思想的核心密码,就在开篇的“学而时习之”。
1、“學”字,下面的子代表孩子,上面是两只手捧着一个“爻”字,“爻”代表阴阳,世界的规律和真理。
2、“習”字,本意是小鸟反复的练习飞行,告诉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落到实处,真抓实干,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3、“时”结合当下的时空,针对不同的人、事、环境,活学活用。《易经》最讲究“时”,每一爻的位置不同,爻和爻之间的相对关系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应该用不同的方式去应对。
比如说有一次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孔子回答:“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如果从个人修养上去讲,可以用以德报怨,就是受到了委屈,或者别人的侮辱,照样心平气和地对他。
如果你是一名法官,有人被流氓欺负了,向你告状,你就要主持正义,惩罚流氓,才能让社会风气变得风清气正,百姓的生活才能幸福安定。
所以说“学而时习之”这一句话包含着学、时、习三个关键密码,缺一不可,如果都掌握了,那就不亦乐乎了。
接下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获得互相启发,互相帮助的作用,所以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意思是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为友为师。
如果是有心人,与各种层次的人交流谈心,都可以收获到自身的智慧和心情的愉悦,这本身不就是让人快乐的事情吗?
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这是人的一种境界和修为。人要不断地去除“小我”,什么是“小我”,就是你说我好听的话,我就高兴,说我不好的话,我就不高兴。
只有不断超越和去除“小我”,对别人的批评和贬低,如果对的,就有则改之,如果批评没有道理,就坚持自己的信念,虽千万人吾往矣!
人生是一场修行,就是抓住“学,时,习,”这三个关键点,每日三省吾身,不断去除“小我”,超越自我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