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国税局事件,让安利公司一整年都被新闻媒体狂轰滥炸。无论是报纸还是电视媒体,都打着旗帜鲜明的自由主义大旗,利用安利跟加拿大国税局的矛盾摩擦大做文章,横加议论。
面对不实的歪曲报道,我们不回避、不退缩,并通过自己的渠道把真相说出来。
1982-1985年,杰感觉很难熬,最后决定对报社提出诉讼。这段不愉快的经历,让杰和理查认识到媒体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我们坚定地支持新闻自由,但是新闻媒体必须自制,并且承担相应的责任。
1983年1月9日《60分钟》,对安利进行了深入报道。迈克.华莱士给出了一个比较公正的评价。相反,唐纳休则另一种方式。结果当时的副总统夫人芭芭拉.布什在收看完节目后,特别邮寄来卡片:“狄维士——10分,唐纳休——0分”。
当时有一家日本企业要高价收购安利公司,我们最后选择了拒绝。
之所以选择不肯卖掉安利公司,是因为对安利的基本理念仍然充满信心。尽管经历了加拿大国税事件、被媒体污蔑得体无完肤,但只经过短暂的休养,安利又站了起来,海外市场的另一波成长期来了。
读了这一章,真的感受到每一个企业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能够经历负面的事件,还能继续发展的企业,总有做对的地方。从杰的描述,至少真实的呈现企业让大家选择了信任和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