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晚上陪阿噗在书店儿童区看《超级飞侠》,一个小姐姐走过来拿走了阿噗正在看的这本,并且站在阿噗面前炫耀了三秒钟才跑到一边去看,时不时还看看阿噗对此的反应。我和阿噗对这突如其来的恶作剧都傻眼了(他的呆一定是随了我)我意识到儿子或许在等我表态,我要求自己应该快点有所反应,我看了眼阿噗爸爸,他也在等我反应,毕竟我就在孩子身边,我的脑子不够快,缓缓地说:“书被姐姐抢走了,现在怎么办?”似乎是我想和他商量的口吻。阿噗楞楞的眼神显然还是沉浸其中,他说:“我打这个姐姐”爸爸显然很不满意我的第一步,立刻打断:“你不应该这样引导孩子”我呆呆说:“那应该怎么做?”他机敏的扔来一本书在孩子面前:“看这本吧”。哦,原来“高明爸爸”用的是“转移法”。
如果是我的书被抢,我是必须发火的,这是我的权利。那我有什么权利要求孩子接受这个事实呢?另一边,小姐姐的大人一直无动于衷,显得非常从容。阿噗一直指着那个小姐姐,嘴里嘟囔着“我打这个姐姐”“我打这个姐姐”。
我没有太在意爸爸之前的反对声音,由着自己的感受对孩子说:“宝贝,打人是不对的,抢东西也是不对的,小姐姐不应该抢噗噗正在看的这本书,噗噗可以去跟小姐姐说这本书是我正在看的请还给我!还有,噗噗,刚才那你看书的时候手里并没有拿着书,你只是站在一边在看,下次你在看的书一定要自己拿在手里,不然别人不知道你正在看那本书,或许这个小姐姐不知道你正在看所以就拿走了呢……”唉,尽管也忍不住夹杂了一些善意的谎言,但我希望他也能尽量想像别人没有太恶意。不过首先:自己保护自己的权利是应该的!
当然,我们也并没有去把书抢回来,阿噗也没有情绪激烈,我猜想或许是因为“妈妈感受到了他的情绪和他一同面对了那件事情”。接下来的半个小时,他偶尔提及有“一个姐姐抢了我的书,我打了那个姐姐”我都会跟他说“你没有打小姐姐,打人是不对的,噗噗没有打他”然后把事情经过再重复一遍给他听,把我认为的是非告诉他,并且告诉他下次应该怎么做。尽管下一次他或许还是个呆呆,那我就下次再说一遍,再说一遍,像唐僧那样。
看了今天朋友圈里转发的“凯叔讲故事”公号里《孩子被欺负,比打回去更有效的是教他这样做》这篇文章我更加确定自己当时的做法“保护自己的权利”,同时我也想到了养育孩子和自我成长的命题,我们也经常感到无法对别人的要求说不似的,这是我们意识不到自己的权利,我们拥有的权利是:别人可以对我们提要求,我们也可以说“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