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笔记(2020.01.03)
第一
俄国大改革之后,我就看见些游览者的各种评论。或者说贵人怎样惨苦,简直不像人间;或者说平民究竟抬了头,后来一定有希望。或褒或贬,结论往往正相反。我想,这大概都是对的。贵人自然总要较为苦恼,平民也自然比先前抬了头。游览的人各照自己的倾向,说了一面的话。近来虽听说俄国怎样善于宣传,但在北京的报纸上,所见的却相反,大抵是要竭力写出内部的黑暗和残酷来。这一定是很足使礼教之邦的人民惊心动魄的罢。但倘若读过专制时代的俄国所产生的文章,就会明白即使那些话全是真的,也毫不足怪。俄皇的皮鞭和绞架,拷问和西伯利亚,是不能造出对于怨敌也极仁爱的人民的。
——鲁迅《集外集拾遗·10“争自由的波浪”小引》
半井简评:那个时代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前进的主旋律,先生自然极其重视。在重视的同时仍然能冷静客观地看问题,不容易。
第二
周伯通哈哈大笑,道:“好,这贼秃过来,你便用小针扎他。再过一会,我元气一复,这就出去抓他来打屁股。”小龙女道:“唉,我的玉蜂针都打完啦,一枚也不剩了。”周伯通一愕,搔头道:“这可有点儿难对付了。”他二人一老一小均全无机心,想到什么,便说了出来。
金轮国师满腹智谋,但不知周伯通和小龙女的性情,不信天下竟有人会自暴其弱,心想:“你说玉蜂针打完了,我怎会上这个当?定是想诱我近前,另使古怪法道射我。”小龙女坦然直说,反使国师不敢贸然抢攻,加之他日前在山洞内中了杨过之计,想起自己误踹银针之祸、尼摩星自断双足之惨,竟加意郑重起来。
——金庸《笑傲江湖·内忧外患》
半井简评:多疑之人困于疑,多智之人困于智,同样,单纯之人亦常因单纯吃亏,本无固定得益之时或之处,只是文学作品总有自觉或不自觉之载道目标,故而总是会宣传单纯善良之好,而读者也与作者达成默契。
第三
读图

戈恩躲在乐器盒子里出逃。
我相信多年后一定会有以此为原型的电影出现。
网友评论